盛夏时节,宿松县洲头乡一派丰收景象,金坝村的黄桃熟了、宗营村的木瓜熟了、泗洲村的水果玉米熟了……洲头乡果蔬种植大户们迎来“采摘季”。
近年来,洲头乡立足产业发展规划,绘制“招引图”,打出“组合拳”,锚定主攻方向,创新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和农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宿松县洲头乡一家大型纺织企业车间,工人骑着单车察看生产线生产情况。 通讯员 孙春旺 摄
以“双招双引”
发展高效现代农业
洲头乡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前,当地农户依靠传统农业获得的经济收入不高,如何发展新型农业增加农户收入?一度成为洲头乡党委政府亟待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洲头乡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逐渐将境内“沉睡”的土地资源全都利用起来,发展高效现代农业。
2010年,洲头乡同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街道签订区域合作协议,依靠对方提供的资金和技术,采取“政府+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从金坝村农户手中流转数千亩耕地发展葡萄种植业。
刘仕春是龙泉驿区派到洲头乡指导葡萄种植的技术人员。十多年来,他依托自己创办的鑫禾葡萄种植合作社,带动金坝村村民发展葡萄种植业。在他手把手地指导下,习惯种植棉花、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当地村民徐传保,利用掌握的葡萄栽培技术,不仅将自家耕地全部种上了葡萄,还从其他村民手中流转24亩耕地种植葡萄。
“以前,种一亩地的棉花,平均产值只有1000多元。种植葡萄后,产值大大提高了,特别是随着葡萄品种的不断优化,平均亩产值能达到15000元以上。土地租金也随之提高了,现在一亩土地的租金是800元。”谈起葡萄种植业给金坝村农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徐传保感慨万千。
在龙泉驿区合作团队的帮助下,金坝村共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8个,葡萄种植总面积达到4000余亩,年出产葡萄1200万斤,创产值7200万元。当地一大批村民通过种植葡萄、收取土地租金和在葡萄种植基地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三年前,这里可不是这样,全是一片低洼的耕地,一到汛期,就会发生内涝,种在耕地里的庄稼,也会被积水淹掉。后来,人们在这儿种植庄稼越来越失去信心了,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抛荒情况越来越严重。”原下夹村党总支书记徐传耀,见证了“双招双引”给下夹村农业发展带来的变化。
2018年6月,致富能手龚国安在洲头乡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瞄准下夹村璩营组地处347国道(北沿江)线的交通便利优势,投资500万元,将该组1380亩耕地全部流转下来,改造成70多块水田,建成了洲头乡最大的“稻虾连作”种养基地。该基地的建成,彻底解决了汛期水患问题,耕地产生的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2020年,基地共出产龙虾27.6万斤,总产值276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130万元;出产稻谷138万斤,总产值179.4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140万元。两项纯收入共计270万元,比以前种植传统农作物的经济效益高出很多。
“我们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党政‘一号工程’,乡村‘一把手’挂帅亲征、亲力亲为,带头开展‘双招双引’,并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组建专业化的招引队伍,实现乡村同频共振,推动全乡形成互动协同招引格局。”多年来的“南征北战”,让洲头乡主要负责人深刻感受到做好“双招双引”工作,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拓宽“双招双引”渠道,洲头乡共培育新型农业种养大户192家,流转土地7万亩,流转率达90%以上。该乡以种植葡萄、水果玉米、木瓜、草莓、黄桃、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的农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了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以347国道(北沿江)线、金洲路线和同马大堤为轴的“一核三线”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宿松县洲头乡金坝村葡萄种植基地,农技人员察看葡萄生长情况。 通讯员 孙春旺 摄
以“双招双引”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公司两个基地共招收员工360人,其中女工330人;连续四年实现年产值超2亿元,税收超500万元。2020年实现产值超3亿元,实现税收820万元;2021年1至5月份实现税收290万元”。安徽省华恒轻工有限公司罗渡基地行政主管杨巧玲介绍。
这家公司是洲头乡通过“双招双引”落户在该乡的一家民营企业。公司负责人罗华从小在洲头乡罗渡村长大,对家乡有着深厚情结。为了方便家乡父老在家门口就业,他分别在小瓜村、罗渡村设立了箱包生产基地,还针对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妇女建立了错时上下班、夜间轮休制度,以方便她们照顾家里。
同样,2019年6月,在深圳创办电子企业的洲头乡青年沈宁波,在家乡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回老家官洲村创办了生产锂电池的电子厂。随着该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洲头乡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劳动力返乡到该厂就业。截至目前,在该厂就业的村民有150人。
“以前,我一直跟丈夫在上海务工,根本顾不了留守在老家的孩子和老人,现在好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余王平是坝头村上湾组的村民,2019年12月,她得知距离自家不远的官洲村兴建了电子厂,要招聘一大批工人后,主动返乡在该电子厂就业。自从在这里就业后,她不但每月能挣到3000多元工资,还能利用晚上时间给读小学的儿子辅导作业,并能照顾年迈的公公和婆婆。
洲头乡负责人介绍,以前,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洲头乡不少村庄存在空心化现象。官洲村十四组共有41户家庭,其中30多户家庭有人外出务工,有的家庭还是夫妻两人都在外面务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来洲头乡落户,该组在外务工人员纷纷返乡。目前,共有21位村民返乡,并都在当地企业找到了就业岗位。泗洲村青年农民童志文返乡就业,在官洲村电子厂当上了厂长,每月有5000多元固定收入。
截至目前,洲头乡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共发展各类产业企业181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7家。2020年,全乡181家企业共创产值18亿元,完成工商税收2300万元,占全乡财政总收入86%,帮助当地456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以“双招双引”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引产业、聚人才。企业愿不愿意来,考量的是发展机会与前景;愿不愿意留,考量的是内心认同度与归属感。洲头乡正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让更多人才、项目、资本在洲头新一轮发展中深度携手,打造既有温度更有获得感的人才创业创新基地。”洲头乡乡长曹启龙说。
加强畅通工程建设。先后投资4000万元修建水泥公路76.45公里,安装路灯560盏;建成高标农田4万亩,改造加固危桥3座,新建排涝提水排灌站8座。新建、改建高低压线路75公里,新建及改造变电台区34个。全力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高质量完成乡村两级为民服务中心标准化改造升级,乡村两级236个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在全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个、市级中心村2个和县级中心村3个,自然村庄整治率达100%。持续深化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新增完成改厕2922户,拆除危旧房15万平方米,建成2个污水处理站和4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并实现常态化运营。依法取缔混凝土搅拌站4个,关闭取缔黏土砖瓦企业3家,拆除12万亩大湖围栏网。
积极引导工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加大创新研发投入,致力培育高新产品和自主品牌;大力支持农业企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和绿色食品认证,全力打造“智慧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建立农业科普基地,推进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营销和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我乡正处于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关口,对资金和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谈到今后的发展,洲头乡主要负责人表示,洲头乡坚持将“双招双引”作为推进农业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对“双招双引”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加压、再升温,继续打出“双招双引”组合拳、亮出“比学赶超”加速度,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见效,着力将一纸蓝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