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号角。连日来,我市社会各界闻“汛”而动,踊跃参与防汛抗洪抢险,其中,有许多青春的身影闪耀在防汛一线,他们在汛情险情面前勇担重任,用担当书写着青春风采。
吴汉盖(左)、吴今博(中)、包满都拉(右)三人正在对沙包土墙进行加高、加固。 通讯员 杨磊 摄
蒙古族小伙积极参与防汛抢险
“守护家园,义不容辞”
7月15日下午3时40分,在迎江区长风乡新义村的安广江堤外护圩新义闸边,记者看到,汛期的江面更显宽阔,圩堤外的杨树已经大半浸入江水。此处,距安广江堤约500米。
3.28公里的外护圩沿线,数不清的沙包垒起了一道挡水土墙,守护着外护圩内2000亩良田,还有该村特色产业芍药种植基地。雨还在下着,随风起浪的江水水面距沙包顶部还有约30厘米。
巡堤到这里的吴今博和吴汉盖、包满都拉三人,正在对沙包土墙的低矮、薄弱处进行加高、加固。他们三人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其中吴汉盖和包满都拉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95后”小伙。
2019年10月,全省首个林业PPP项目落户迎江区,中标企业在安庆成立新的公司实施这一项目,他们三人也是在那时候来到安庆。34岁的吴今博是公司项目总经理,23岁的吴汉盖和包满都拉去年从呼和浩特同一所大学毕业,通过校园招聘进入公司来到安庆,公司项目部就设在新义村。
一个多星期前,当防汛号角吹响,长风乡及各村干部全面投入防汛,公司项目部就主动申请,加入了新义村的“家园保卫战”。
吴汉盖和包满都拉从一开始就加入了防汛抢险队伍,从卡口执勤到维持秩序,从巡堤查险到紧急抢险。白天,他们服从乡村安排,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去哪里;晚上,他们回到公司加班,又要忙到深夜。
7月14日下午,因为外护圩出现多处管涌,他们和乡村干部一起装沙包、垒沙包,搭起围堰应对管涌。两三个小时下来,他们开始四肢酸痛无力,至记者采访时仍未完全恢复,但此刻他们又在外护圩忙着对沙包土墙加高、加固。吴今博14日从呼和浩特回到安庆后,这天一早也和他们一起加入了防汛抢险队伍。
包满都拉说,他此前没有来过南方,当他第一次看到长江时,感觉浩荡的长江是那么的壮观。他的家乡十分干旱,还时常受到沙尘暴影响,但谁能不爱自己的家乡,不爱自己的家园。来到安庆后,他们每天工作在江边,对这里已经产生深厚的感情,看到这里汛情严重,他们决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生在北方,长在北方,他们在高原牧区长大,作为地地道道的蒙古族小伙,他们在他乡安庆勇挑重担显担当,却又丝毫没有将这里当作他乡。
来到安庆近一年时间,吴汉盖和包满都拉回家乡通辽的次数寥寥无几。吴汉盖说,他们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家。在工作中,他们与当地5个村的村民也已经熟悉,协调用地及劳动用工都会跟他们打交道。
吴今博告诉记者,今年4月,林业PPP项目的子项目长风乡经济林和景观林十里长廊工程已经基本结束,这段12.4公里的安广江堤以内种上了桃树等经果林木,形成了30米宽的经果林十里长廊,目前工程以养护为主。汛期结束,堤内石质台阶、围栏等附属设施工程也将开始。
“我们大老远来到安庆,实施这个项目,这里其实就是我们的家园,加入队伍参加防汛抢险,我们义不容辞。”吴今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