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停在小区内被刮花、电动车被盗、家中遭贼……当居民遭遇这些事,第一反应就是到监控室调取监控视频查找嫌疑人。然而,有市民反映,大观区老旧小区改造后,不少小区虽然新装了摄像头,但却迟迟未投入使用,致使摄像头沦为了摆设。(《安庆晚报》6月3日)
老旧小区改造时新装的摄像头未能投入使用,而沦为一种摆设,这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原本指望它在关键时刻守护居民的安全,事实上却有如瞎子的眼睛、聋子的耳朵。这当是城市管理上的一大笑话,而究其实,这既反映了城市管理上的不足,也突现了一种新的管理上的形式主义。
说它是新的形式主义,一点也不为过。当初我们投入资金安装摄像头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不用多说的。然而当居民有需求时,方才知晓原本花力气安装上去的摄像头,看上去有模有样,能给人安全感,却在关键时刻现了形,那一个个高悬的摄像头根本帮不了人的忙,静默中展现出的是冷幽默,它用冰冷的事实告诉你:对不起,我一点忙也帮不上你。至此,譬如安全,譬如公共安全管理上的另一双“眼睛”以失明的姿态将城市管理上的形式主义暴露了出来。而如果不是有居民想到求助于摄像头时,不知这瞎了眼的摄像头还要装腔作势到什么时候?
曾经我们将这种根据需要而安装的摄像头喻为“天眼”,但面对现实,却难免让人产生深深的不安与忧虑,不妨作个设想,基于现阶段“天眼”失明的现实,还能对罪犯产生威慑作用吗?而当犯罪产生后,它等同于零的作用,不仅起不到必要的守护,而且还易于让人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怀疑:原来一切都是假的。那么,在公共管理上或政府行为上,还有没有别的作假行为呢?如此推理,某种程度上它就割裂了政府与民众间的信任,在怀疑中势必也会造成对社会诚信的伤害。说穿了,这种公共管理上的“烂尾工程”,在更深层次上将城市管理上的形式主义暴露无遗,在让人忧虑之时,也有了丝丝不满。而事实上,面对瞎眼的摄像头,有还不如没有,至少它不会伤及社会诚信,不会伤及政府的公信力,至多它只是表明城市公共管理设施上的不足。
再漂亮的形式也只是形式。“睁眼瞎”的摄像头好比皇帝的新装,当被事实揭穿后,尴尬中难免羞怯,掩面中有失体面。相关部门唯有克服工作中的不足,补上管理上缺失的环节,将给老旧小区安装摄像头的烂尾工程续上,才能消弭摄像头失明的尴尬,并真正地让摄像头如哨兵的眼,时刻守护好百姓的安全。
(未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