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2019年“基层减负年”后再次集中整治形式主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螺丝越拧越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变相搞形式的问题还未真正杜绝。究其原因还是各级对形式主义较真碰硬不够。
一方面,形式主义“潜行”在任务部署、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的方式方法之中,不易被及时甄别;另一方面,造成影响和危害后,通常以“出发点是好的”纠正了事,对形式主义较高的容忍度无疑助长了其发生。
《通知》明确提出“严肃查处不敬畏不在乎、空泛表态、敷衍塞责、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问题”。既体现出反对形式主义的刚性要求,也明确了向其“亮剑”的硬性规定,可谓抓住了“七寸”,直指要害。只要一锤接着一锤敲,保持反对形式主义的“重力加速度”,必然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反对形式主义显得更为迫切。必须对照《通知》要求,全力向形式主义似是而非的模糊边界和积非成是的习惯盲区覆盖。同时,以零容忍的坚定态度加大问责力度,才能有效根治“病灶”,实现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