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 >

鲁松节:重拾信心 逆转人生

时间:2020-05-19 14:37:27 | 来源:安庆新闻网

贫困户:鲁松节

脱贫记:

2015年建档立卡

2016年底实现“户脱贫”

“扶贫更要扶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及时送来了帮助,让我的人生发生了逆转,让我重新找回了干事创业的勇气。”

——鲁松节

852亩水田,10亩鱼塘,不但还清了外债,而且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当下,望江县凉泉乡湖滨村2组脱贫户鲁松节早已从数年前的消沉颓废中走了出来,变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对我家来说,脱贫就是扶志,让我找回了当前干事创业的勇气。”他说。

5月11日下午,鲁松节家内,夫妻两人虽然很忙碌,但是脸上始终挂着满足的笑容。“今年,300亩早稻有补贴,合作社有望通过验收成为市级合作社。两个小孩也都已成家立业。日子总算是好起来了。”老婆龙云梅说。

1963年出生的鲁松节,在当地是个“不安分、爱折腾”的人。1996年,33岁的鲁松节年轻有闯劲,四处做生意。棉花行情好他就收棉花,芝麻价格俏他就贩芝麻。

由于头脑灵活,善于经营,2003年鲁松节全家从村里搬到了乡集镇,并在集镇上开了一家商店。“那时能够离开湖滨村2组来到乡集镇开店,表明我家的条件在村里算得上数一数二的。”鲁松节回忆说,那时他还到浙江杭州开设了服装标牌公司。

好日子大约持续了5年。2008年棉花价格“断崖式”下跌,鲁松节亏得血本无归,再加上杭州服装标牌公司倒闭,鲁松节的事业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全家人又回到了湖滨村2组,家里还有40多万元的外债。“记得那年,从湖滨村坐公交车到乡里是3块钱,但就连这3块钱我都掏不出来。身无分文但又不好意思向别人借,只得硬着头皮走到乡集镇。”他说。

“上有老、下有小,都要张嘴吃饭,还有那么多的外债。所以要翻身,一定要翻身。”他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但这数年里,鲁松节虽然很努力,却一直没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人穷志短,自尊心又强,那几年总缩在家里抽闷烟。”他说。

2015年,在镇村两级干部的了解及村民们的推荐下,他家成为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确实贫困,2015年全家还在负债。”老婆龙云梅说。

2015年,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建议和帮助下,鲁松节决定承包土地,这一年他家承包了200亩水田,并和县内一家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实行订单种植。“在帮扶干部的协调下,土地承包费暂缓,化肥农药是赊的,请人帮工的钱也是记账。”鲁松节说,为了确保收成,那一年他和老婆“不分日夜”地奋斗在田间。

人努力,天帮忙。这一年他家的200亩水稻丰收。这年下半年,他和老婆再接再厉,在200亩水稻田里又种上了油菜和小麦。2016年,他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并在县相关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成功获得一笔农业劝耕贷,陆续购置农机。到2016年底,他家还清了债务,家庭收入达到脱贫标准,实现“户脱贫”。

脱贫不脱政策,近两年,各类帮扶举措依然源源不断输入。鲁松节和老婆也越来越有干劲。2017年他家成立了农业合作社,2018年家庭纯收入超过10万元,2019年土地承包规模达到852亩,水稻全部实行订单种植。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及时送来了帮助,让我的人生发生了逆转。”鲁松节说,如今外债还清了,两个小孩也成家了,夫妻俩不但每年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还有了稳定的事业。

自家脱贫还不算,这些年鲁松节对村内其他贫困户也特别上心,只要有务工的机会,他都第一时间想到其他贫困户。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已有7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成为了他家“长期工”,人均年工资6000元以上。

(记者 沈永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