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委员会2020年第二次主任(扩大)会议召开,原则同意了安庆市滨江ECD项目(油罐生态文化中心)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该项目的蓝图正在绘就:依托海员俱乐部、储油罐、输油管等工业遗存,对“江”、“船”、“罐”三大要素进行合理利用和提升,深入挖掘场地文化,最大限度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安庆晚报》4月15日)
随着石化管廊带的搬迁完工,原先的石化工业设施也相应地完成了它们的工业使命。对于这些遗留之物,如何处理,是让它们以某种特质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占一席之地,还是作为废弃物而拆除,确也考验着城市规划的智慧与施政能力。
那么眼下将其作为工业遗存而予以保留,从城市发展的走向及历史上而言,当属于一种明智之举。这种保留不仅节省了大批的拆迁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历史记忆——可以肯定的是,年代愈久,这种记忆的效果就会愈加显现。若干年后,当人们驻足此处,目光触及眼前的景物时,思绪定会浮想联翩,遥想当年,唤起的是一段关于安庆发展的记忆。在今昔对比中,这种记忆在潜意识中引发出的是人们对于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慨叹,继尔更能从精神层面上激发人们对于古城的热爱之情。
其实,从城市的继承与发展上来说,城市建设不完全是拆与建,还当包含一定程度的保留。这种特意的留存,就是城市未来的历史,就是城市发展的根之所在,有立此存照之作用。尤其是石化行业,它与城市经济的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拆除之后的某些地面之物的有意留存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方面它可以让后来人回想起当年经济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是留给后人管窥今人为保护环境而做出的努力与牺牲。这种努力与牺牲在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城市的语境下,更具有现实与历史的长远意义。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必将有着积极而赋有建设意义的作用。对于留存下来的地面上的石化工业设施,既是石化发展的实证,也是城市变迁的见证。当年这些地面上的石化行业的工业设施远处于城外的郊区,而今此处却已是繁华的城区所在。这种变化不说是沧海桑田,却也是翻天覆地。如此,它就是城市发展与兴起的见证者,而时间越是往后推移,依附其上的历史价值就愈加珍贵。
从更深层次上而言,在我们进行城市大拆大建时,规划中的石化管廓带上的工业遗存却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在我们大力推进城市发展时,不能只埋头于拆与建,也要适时地放慢一点脚步,以理智的思维,朝前看与朝后看中,努力并主动地为城市留下一段历史,留下可供记忆与回望的根。而这当也是发展大题中的应有之义。
(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