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望江县雷池乡雷池村种植基地里的火龙果成熟了,周边许多居民到这里采摘品尝。产自热带的水果为何在这里落地生根?这源于当地返乡创业者彭世平的一次大胆尝试。
2016年,在外地务工的彭世平得知村里正在流转土地,支持发展特色农业。他立即回到家乡,决定为家乡的产业发展做一些事情。
“当时村里面已经有了葡萄、草莓、黄桃等产业,我就想种点不一样的。”彭世平说,之前他在外地打工,看到云南、贵州的农村大面积种植火龙果,产果期长,经济价值高,于是也想引入家乡试一试。
经过前期调查,雷池村的气候及土壤非常适合火龙果生长。当年,彭世平便投入13万元,流转了10亩土地,引进优良火龙果品种进行种植。就在彭世平信心满满期待挂果时,由于没有种植经验,损失惨重。
2017年,建起的大棚因不符合标准,室内温度过高,导致部分火龙果树枯死。彭世平总结经验,向技术人员请教后,及时调整了大棚结构,保障了果树的成活率;2018年,又遭遇恶劣天气,大棚被吹翻,损失惨重。“10亩火龙果就剩下一半了,好在有村委的关心和帮助,安排人员第一时间帮助我修复加固,才保住了这片果园。”
尽管种植之路不平坦,但彭世平始终没有放弃。记者在他家中看到,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农业书籍,笔记也记了好几本。
“之前那么困难都挺过去了,如今有了宝贵的经验,丰收没有问题。”彭世平说。
“你看,红果子还没有采摘下来,这里又有绿果子了。”来到果园,彭世平一边说着,一边弯着腰,开始给火龙果人工授粉。在6至11月的漫长产果期,这项工作要经常做。
彭世平顺手采摘一个火龙果后,用刀在果实表皮划开一个口子,伴随着红色汁水的流出,顿时,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剥开皮后,深红的内瓤鲜艳欲滴。记者尝了一口,果肉滑而不腻,香甜适口。
记者注意到,相比于市面上普通的白心火龙果,这里火龙果的个头要小上一圈。彭世平介绍,该品种名叫蜜宝,属于未经杂交的红心火龙果,具有皮薄肉嫩,口感清甜的特点。
在基地采摘火龙果的游客孙冬梅说,她家住望江县城,雷池村距离县城近,趁着休息的时候带着孩子过来休闲。“我们平常吃的火龙果都是在超市买的,不知道它怎么生长的?今天第一次见识热带水果的生长环境。”
在火龙果基地内,彭世平还发挥创造力,制作出了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火龙果“盆栽”摆于路旁销售。一些游人头一次看到长在花盆里的火龙果树,很是新奇,便会买上一盆带回家养。
彭世平种植的火龙果主要以线上及游客采摘的方式销售,十分畅销,一年下来纯收入达12万元。去年,他还注册了商标,让基地里的火龙果有了身份。
忙的时候,基地就请当地村民帮忙。“每到产果期,我在基地施肥、管护,每天能挣到100多元钱,还能照顾家庭。”在雷池村,有五六名像徐光辉一样的老人,每年在火龙果基地务工,挣到五六千元工资。
谈起今后的发展计划,彭世平信心十足。他打算建设更高标准的大棚,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种植规模,逐步壮大火龙果种植产业。同时,他非常乐意带动其他村民种植火龙果,共同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