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柔和,茶叶采摘进入旺季。4月初以来,桐城市唐湾镇唐湾村村民彭儒胜每天吃罢午饭,早早就在茶厂候着,不一会儿,陆陆续续就有村民送来茶草。
“6.3斤,先排着啊,傍晚开始加工,明天就可以来拿干茶了。”彭儒胜接过村民彭晓龙拎来的茶草,称过后,倒在竹匾里摊开,并放上小纸条,上写“彭晓龙草6.3斤”。进入4月后,每天都有100多人送来茶草加工,他得忙到第二天早上。
7年前,因母亲常年生病,又有两个孩子在读书,彭儒胜家的生活十分困难,成为贫困户。常年在外务工的他,很想留在家人身边。2017年,他看着家乡茶园面积逐年增多,茶叶加工需求旺盛,便萌生了在家办茶厂的想法,只是苦于没有启动资金。
唐湾村扶贫专干了解到彭儒胜的困境后,立即给他介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并积极联系贷款银行,为其办理了5万元免息贷款。村“两委”帮他联系了茶叶加工设备,并协调电力部门提供上门服务,架设供电专线。在茶季来临前,茶厂顺利开张。
当年,茶厂就加工干茶6000多斤。此后逐年增加,去年加工干茶9800多斤,毛收入19万元。现在他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帮助20户脱贫户销售茶叶,带动10余人在茶厂就业。
茶叶是唐湾村的主导产业,目前全村有茶园2500亩,人均拥有1亩茶。彭儒胜想换个更先进的茶叶加工机器,以帮村民更快、更好地加工茶叶。他说,“摘帽不能减干劲,还得加油干,向着小康生活继续奋斗。”
同村的尤庆富夫妇在脱贫后,也在努力更上一层楼。
“赶上茶季,来吃饭的人比平常更多些,几乎每天都有两桌。”54岁的尤庆富,同妻子汪银兰在家经营着一家土菜馆,还养了些土鸡,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早些年,为照顾老人和孩子,汪银兰一直在家操持家务,家中开销全靠尤庆富外出务工,生活捉襟见肘,2014年她家被评为贫困户。婆婆去世后,两个孩子一个出嫁,一个外出上大学,家中有了闲置的房屋,汪银兰与丈夫一合计,决定在家开个土菜馆。
说干就干,在村干部帮助下,2017年,夫妻俩把屋里屋外整修了一番,又在地里种上菜、池塘里养上鱼、竹林里放养土鸡,备足食材,静待客来。地道的农家菜,热情周到的服务,干净舒适的环境,招来了众多客人,生意越来越好。客人们在吃饭之余,还会带走一些她家的土鸡、土鸡蛋、茶叶等农特产品。当年年底,尤庆富家摘了“穷帽”。
近两年,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旺季时,尤庆富的土菜馆常常爆满,小小土菜馆一年能创收10万余元。谈到未来打算,他说:“现在只想把土菜馆开好,多种些菜,多养些鸡,继续加油干,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