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至3月13日是“世界青光眼周”,这也是世界单一疾病周期最长的科普宣教活动。关于青光眼的基本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一大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某些类型的青光眼早期没有症状,极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因此,青光眼也被称为“沉默的光明杀手”。眼科专家提醒,青光眼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是有可能降低青光眼致盲率的。
中老年人易患病
市二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郑之运告诉记者,目前该院住院患者中,青光眼患者约占到10%,以中老年人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变化等,青光眼的发病人群日趋低龄化。
今年58岁的市民胡兰芳(化名)是一名青光眼患者,最早发病于5年前,她告诉记者:“一到傍晚,眼睛发胀发痛,看家里的灯呈现五颜六色,如同彩虹一样。”但由于早期症状并不适合手术,因此采取了保守治疗。然而,今年3月3日,胡兰芳又出现了胀痛不适、流泪、视物发雾、视力下降等症状,于是她赶紧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她被诊断为“双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随后接受了眼部手术和激光治疗。
68岁的市民刘之海(化名)一个月前被老伴发现其眼睛出现红肿、充血、视物发雾、视力下降等症状。近日,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进行检查后,被诊断为“闭角型急性青光眼”,也接受了眼部手术。
青光眼是人类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仅次于白内障。目前,我国青光眼患者近2182万,占全球的27.4%,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3.05%,居世界首位。
需定期检测眼压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眼病,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又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来势凶猛、症状急剧,患者通常在傍晚或者疲劳的时候感觉疼痛,并伴有头疼、恶心、视物看不见等表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表现为眼部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开角型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角膜后的房水循环通道变窄、房水不能流通,从而压迫视神经,造成视神经损伤,导致视野变窄、范围变小、视力下降。
青光眼早期可能没有症状和不适的感觉,很多青光眼的病人是在体检时或遮住好眼时才发现。降眼压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手段,一旦眼压得到控制,视神经受损的危险也就降低了。作为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中高度近视或远视者、有青光眼家族史者、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检查眼压、眼底、视野,以排除或及早发现青光眼。
“此外,‘刷屏族’们长期近距离看电脑、手机,有的还半夜躺在被窝里刷屏,这种黑暗环境会使人眼的瞳孔放大,诱致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因此夜间长时间看电视、看手机时应适当开灯照明,同时间隔一段时间就要让眼睛休息一下。”郑之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