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岳西县巍岭乡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巍岭村,森林覆盖率超过85%,绿色是这里最靓丽的底色。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做大茶产业、做强中药材产业、做精乡村旅游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找到了新路子。
1月27日,天空下着细雨,行走在巍岭村的盘山公路上,路边所见皆是茶园。
巍岭村曾是岳西县65个贫困村之一。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该村产业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仅有公益林补助的1.2万元。全村有茶园1500亩,人均有1亩多茶园,但以前茶农收益并不高。“以前茶季时,每天下午两三点就要在路边等小贩来收茶草,晚了小贩就会压价。”茶农王传爱深有感触。
2019年,巍岭村引进返乡大学生王随新牵头成立了茶叶合作社,流转并有机化改造了105亩茶园基地,建成了标准化茶厂,投产当年就完成了130万元的产值。“茶厂建成后,我们卖鲜叶方便多了,价格也比之前高了。去年,我流转了13亩茶园给王随新,收益6500元,我还在他的茶园基地务工,挣了两千多元!”王传爱说。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巍岭村农户纷纷进行茶园有机化改造,提高了茶园品质及产量,茶叶成了群众增收的摇钱树。
在海拔600米处的仙包观光园。药农王传旺正在林间忙着整地,待早春栽种中药材。
巍岭村当地群众一直有挖药材和培植中药材的传统,但因缺少良种和技术,未曾形成气候。“我以前靠去山上采药材为生,家里也种了药材,但规模不大,才一亩地,每年收入才1万元左右。”王传旺说。
为了让群众能有致富产业,巍岭村决定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成立合作社,让群众参与入股。王传旺自告奋勇,牵头成立起了合作社,并吸纳了10余户药农加入合作社。2015年合作社成立,选定白芨、黄精、石斛等道地中药材为种植品种,并利用林下来种植中药材1000余亩。
“这些梯形的地里种的是白芨,还有这四周的山林下,我们都种上了黄精、石斛、重楼等中药材。”走在围着药材基地修建的环形步道上,王传旺自豪地指着近些年的成果给记者看。中药材种植每亩每年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合作社每年支付农户劳务工资超过20万元,支付农户分红13余万元。除了入股合作社,王传旺还在合作社务工,还育了药材苗卖给合作社,仅此两项,他每年就可增收3万多元。
为了让中药材产生更大效益,2020年,巍岭村招商来一家企业,利用闲置村部新建了中药材加工车间500平方米,吸纳本地劳动力10余人就业,当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9.58万元。
细雨中,同样没闲着的还有石浪组的金江琴。进入冬季后,旅游迎来淡季,金江琴找来工人,将门前的路拓宽、亮化,并新建了停车场。她还投入几十万元,在老房子边上又新建了一幢新房,打造成每个房间都有落地窗的山景房,发展起了民宿。
今年30岁的金江琴早年在外闯荡,2016年通过“大学生回归工程”回到家乡,在巍岭村担任村干。回乡后,她看到同学储杰利用自家房屋发展民宿,引来诸多游客前来避暑,深受启发,也将自家闲置的房屋改造成了客房,为游客提供食宿。金江琴拍下自家周围的美景,在网上宣传推广,农家乐开业第一年就吸引来了两三百名游客。
“游客来了之后,我和家人还会给他们当向导,带他们上山下河,在户外徒步。”金江琴笑言,她是在卖山卖风景卖空气。不搞大拆大建,只向游客呈现乡村原汁原味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现在每年有七八百名游客前来游玩,每到夏天房间都会住满。
在民宿的大厅里,记者注意到展示架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画作,细看,这些画作都是画在石头和瓦片上的。金江琴说,这是她闲暇时捡来石头和瓦片自己画的,颇受游客喜欢,很多人都会买些带回去。她家的茶叶、葛粉,也都是游客最爱购买的产品。如今她已辞去村干职务,在家专心经营民宿,2020年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两户农户发展农家乐。
“我们利用获得的资金,建设旅游接待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观光园,并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巍岭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朱世玉说,基础设施完善了,村民纷纷利用自家民宅发展起了农家乐,目前全村有农家乐13家,每年吸引游客超过1500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