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智,扶贫扶志。扎实开展教育扶贫,不让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因贫失学,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五年来,我市累计资助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86万人次,发放助学资金7.48亿元;乡村学校达标建设全面完成,累计投入35.8亿元;建成智慧课堂307个,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智慧课堂覆盖率100%的目标即将实现……
望江县高士中心学校的智慧课堂。通讯员 方晨 摄
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对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紧盯义务教育保障标准,严格落实教育扶贫学生资助“1234”工作机制;着力实施“学生资助精准行动”“控辍保学加强行动”“薄弱学校达标行动”“乡村教师提升行动”和“实施正面宣传鼓劲行动”五大行动……近年来,我市全力攻克难点堵点薄弱点,精准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大力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让越来越多的学校更加美丽更有品质,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健康成长。
精准资助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李主任,请问,我家孙女今年上了高三,眼看着明年就要面临高考了,这考上大学了学费怎么办?没考上又怎么办呢?”12月3日,怀宁县马庙镇83岁的村民王长道拉着怀宁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李未停的手问道。
李未停对王长道家的情况十分清楚,实际上,他对怀宁县每个乡镇类似王长道一样的家庭情况都比较清楚。“每一家我都跑了很多趟,像王长道家我之前来过三次。”不仅是去了解情况,而且了解到实际困难后,李未停就会动员一切力量来帮助他们。
王长道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女婿袁成林和女儿王凤霞与王长道一起居住,孙子和孙女很懂事,而且学习成绩很好。2017年女婿袁成林突发脑溢血去世,女儿王凤霞承受不住打击,精神失常,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年迈的王长道和老伴身上。
“那个时候家里两个孩子,一个在读高中,一个在读初中。一年的生活花销在6000元左右。”王长道说,由于女儿王凤霞精神失常,平时需要细心照顾,老两口就靠卖点菜补贴家用,两个孩子的生活花销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无力负担。
李未停说:“2018年,我知道王长道家情况以后,第一时间联系了老人孙女袁王英就读的怀宁县第二中学,详细介绍了袁王英的家庭情况,向学校申请免住宿费和申请1500元的校内资助。怀宁二中果断答应,并且要求班主任更加关注袁王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其次联系老人孙子袁一铭就读的育儿初中,向学校提出免除袁一铭的午餐费和地方教辅教材费用共计600余元的申请。育儿初中及时给予答复,并且安排班主任加强学习指导和心理疏导。”
“党的扶贫政策好!每次孙女回家,我问她有没有钱花,她都说卡里还有钱,不要我再给她生活费。”王长道说,他算了一笔账,通过国家、社会资助,孙子孙女读书基本上不用花钱。“今年孙女就读怀宁二中,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4400元,校内资助2000元,贫困尖子生资助1200元。今年下半年孙子就读怀宁县职教中心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享受中职助学金和免学费3000元,学校校内资助4000元,扶贫雨露计划1500元。”
袁王英和袁一铭是我市加强8万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兜底线”的缩影。通过学籍信息、扶贫信息、低保信息、特困救助信息、残疾学生信息大数据共享机制,每学期教育部门将60余万学籍数据与扶贫部门数据、民政部门数据、残联部门数据比对,精准锁定7万余名建档立卡学生、5千余名低保及特困救助学生、1千余名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发给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线下排查复核,实现在校学生精准摸排全覆盖,资助对象精准识别不漏一人。
同时,为加强教育扶贫工作统筹协调,我市积极创新并推行“1234”工作机制,成立以市教育体育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并完善学籍与扶贫数据库比对、所有在校生逐一排查复核的“双保险”机制,建立县、乡、村三层示范网络,搭建了“市——县——镇——教师四级包保网络”,切实做到学段全覆盖,精准资助不漏一人。
市教育体育局数据显示,五年来,全市累计资助各类贫困学生69.7万人次,发放资金8.7亿元;学校困难学生奖学金、民办学校减免学费、困难学生助学金等校内资助体系保障力度不断加强,累计资助学生11.7万人次,发放资金1.2亿元;社会捐资助学、公益助学基金、贫困大学生助学金等社会资助体系扶贫济困力度不断加强,累计资助学生1.1万人次,发放资金0.4亿元。
薄弱学校达标
农村孩子家门口上好学校
美丽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完备的运动场馆……如今,我市无论是县城中小学校还是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学校旧貌换新颜,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12月7日下午,望江县高士中心学校401班教室内,教师童长河正在给学生们上数学课。童长河操作着大屏幕,让学生们抢答问题。与传统的举手抢答不同,在智慧课堂上,老师发出抢答指令后,学生们在人手一个的平板电脑上点击抢答按钮。“拼手速的时候到了,谁第一个点击按钮,屏幕上就会显示那个学生的名字。”
童长河说,智慧课堂不仅实用趣味性也很强。“不同于以往的备课,在智慧课堂系统里,有很多套课件,老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课件。同时也可以对课件进行修改,变成自己的课件,如果不想用已有的课件,还可以自己制作上传。”除了备课以外,智慧课堂在课堂互动方面也有很多可选择性。“有抢答、提问、表扬等等,还可以锁屏,只要点击相应的按钮就可以将学生们的平板全部锁定,让他们专心听讲。”童长河介绍。
高士中心学校校长方晨说:“我们这里一共有3所完小,4个教学点。2019年完成1所学校(教学点)的智慧课堂建设,2020年完成3所学校(教学点)的智慧课堂建设。”
望江县沈冲中心学校是较早一批向在校学生提供中餐的学校。“我们每周都会更换一次食谱,比如今天学生们吃的是红烧肉和爆炒包菜。”校长沈映红说,由于防控疫情需要,高年级学生就餐是在教室里,“汤汤水水的很容易泼洒,以前的两菜一汤就改成了两菜。但我们将汤里省下来的钱补到了菜里。食材每天购买,吃多少买多少,保证新鲜和安全。”沈映红打开一个小冰箱,指着里面仅有的三个玻璃饭盒说:“我们专门购买了一个小冰箱用来装留样的饭菜,这个小冰箱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放。”
天气日渐寒冷,怀宁县凉亭中心学校的学生们都戴上了崭新的冬季保暖“四件套”。“四件套”包括热水袋、手套、耳罩和口罩。“我们学校防寒保暖‘四件套’发放情况是,中心学校本部加上5所村小698名学生每人一份。”凉亭中心学校校长胡旭俊介绍。
在义务教育采暖保暖民生工程方面,以怀宁县为例,截至目前,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共141所(含村小、教学点),其中138所学校为学生配备防寒保暖四件套36907套,3所城区学校教室安装空调,做到防寒保暖全覆盖;共计投资100万元,采取家庭自备、学校补充、社会捐助等形式,为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残疾、农村低保、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配备手套、棉口罩、耳罩、热水袋。
五年来,全市共投入35.8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0余所,新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57所,“全面改薄”学校880所,新增校舍面积69.5万平方米,消除64所“一生一师”教学点问题,重点加强贫困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对照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全面摸排791所两类学校的办学条件现状,精准补齐办学条件达不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的短板。
智慧学校建设方面,分两步实现贫困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2019年已建成186个智慧课堂,2020年将建成121个智慧学校。届时,我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智慧课堂覆盖率将达100%。
扶贫扶志
让细微关怀温暖人心
余晶晶是望江县长岭镇人,2018年毕业于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上大学的时候,由于家庭贫困,受到“雨露计划”的资助。“那时候我父母都在外地务工,我和妹妹是留守儿童,在家跟着爷爷奶奶。在我上大学那一年,爷爷摔倒了,奶奶常年身体不好,家庭陷入困境。村里了解到情况以后,将一个‘雨露计划’的名额给了我,让我顺利进入大学校园。”
余晶晶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今年,他如愿考上了编制,在县城里一所幼儿园任教。“能够为家乡做贡献我感到光荣和愉快。”
12月3日上午,怀宁县凉亭乡中心学校501班教室里,学生陈佳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老师提问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陈佳家是凉亭乡四武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9年脱贫。“脱贫不脱政策。2016年的时候,陈佳的父亲因意外去世,留下从皖北远嫁过来的妻子和3个孩子。陈佳在家中排行第二。”陈佳的班主任胡丽华对陈佳的家庭情况十分熟悉。
胡丽华说:“当时发生意外以后,陈佳的母亲赵海莉十分消沉。我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立即找到赵海莉跟她谈心,安慰她,询问她的难处,并告诉她与村里沟通,申请一些补助。同时,我也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学校,希望学校里的一些政策能够向这个困难家庭倾斜。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全免,孩子上学产生的费用较少,那个时候我们学校还没有食堂,赵海莉上班无法照顾孩子,为了解决陈佳和姐姐的午餐问题,我与学校旁边的小饭桌老板沟通,给每个孩子每学期减了100元钱。今年中心学校的食堂建成以后,赵海莉家的两个孩子就免费在食堂就餐了。”
为了方便照顾三个孩子和家中高龄的婆婆,在村“两委”介绍下,赵海莉在当地一家砖厂上班,做保洁工作。她说,虽然现在比较困难,但一直感受到温暖,不曾失去信心:“政府、学校、社会对我们家都十分关心。胡丽华老师还给我们家孩子买新衣服新鞋子。”
为确保控辍保学无遗漏,我市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小组,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行政督促复学、精准帮扶三项机制。关注残疾儿童、残疾人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适龄儿童,确保除身体原因外无一人辍学。
同时,我市不断健全贫困地区乡村师资补充、流动、培训和保障机制,持续实施“特岗计划”“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工作”计划,选派优秀教师赴贫困地区支教。五年来,累计招聘乡村教师3718人,招录1324名特岗教师,定向培养初中起点和高中起点乡村教师716人,遴选125名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驻点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