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白帽镇盘活低效用地,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小黄姜“种”出致富路

时间:2020-09-09 10:37:11 | 来源:安庆新闻网

进入9月,位于皖鄂两省交界处的羊角尖山下,一片片小黄姜长势喜人。岳西县白帽镇双畈村脱贫户刘中节在田间正忙着除草,他家种植了6亩小黄姜,年收入10多万元。谁曾想,这片田地曾一度撂荒,如今却成了香饽饽。截至目前,白帽镇已盘活1570亩低效用地,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盘 活

刘中节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几年,在白帽镇政府引导下,他流转了6亩撂荒田地种植小黄姜,每年创收10多万元。“以前,这片田地受传统农业影响,村民们种植水稻等作物经济效益低,没有多少收入,渐渐成了撂荒地,杂草丛生,无人问津。”刘中节说,他家能够顺利脱贫,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盘活低效用地,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

无独有偶。在白帽镇深村村,一片150亩中药材基地,以前也曾是撂荒地。50多岁的脱贫户汪时堂说,他家原有1亩多地,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日子过得清贫。后来,他干脆外出务工,挣的钱比种地划算。“久而久之,家里的田地就撂荒了。”汪时堂介绍,不少村民家的情况和他家差不多,为了生计外出务工,田地撂荒。

汪时堂说,没想到,村“两委”引导当地村民汪敏等利用撂荒地,发展特色产业,并成立了一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此情况发生了大变化。该公司流转村民撂荒地共计235亩,种植白芨等中药材。同时,村“两委”引导村民回乡发展,汪时堂就是受益者之一。“我家撂荒地被流转后,公司每年直接分红给我,还安排我在基地务工,收入不低,还能照顾家里,如今我已经脱贫了。”

在白帽镇余河村,有百亩桑园,两个偌大的养蚕大棚。家庭农场负责人祝松年说,这里以前也曾是一片荒芜,杂草丛生,余河村便将此处作为“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基地,引导他开荒,发展养蚕产业。祝松年表示,养蚕效益可观,赶上丰收年,每亩桑田能创收1万元以上,如今该项目已带动75户贫困户发展,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

截至目前,白帽镇共盘活1570亩低效用地,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小黄姜、中药材等,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增收

“两人一亩姜,脱贫有保障。一人一亩姜,致富奔小康。”白帽镇返乡大学生汪甘林说,这不是口号,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真实写照。

“我的父亲几年前去世了,生活重担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还要供我上大学,家庭经济拮据。”汪甘林说,2016年,他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看到小黄姜的市场行情好,于是,他响应政府号召,通过流转低效用地种植小黄姜。几年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加上村干部的帮助,汪甘林家5亩姜田每年收入约10万元。

2013年,该镇双畈村贫困户余方焱家庭年收入不足1万元,家中还有小孩上大学,生活十分拮据。看到种植小黄姜“钱”景广阔,他也通过流转低效用地,从刚开始的几亩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亩种植规模,年收入近20万元。如今,余方焱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成为远近闻名的“生姜王”。

2015年,白帽镇政府会同白帽农业综合服务站开展特色产业调查时,开始将小黄姜列入特色产业中,引导村民利用低效用地种植小黄姜。2019年白帽镇分村举办产业扶贫培训班时,将小黄姜种植作为培训内容,在双畈等10个村进行了技术培训,并专门印发了1000多份技术材料分发给贫困户学习。今年开展产业扶贫培训时,该镇又将小黄姜种植作为各村必讲的内容,再次进行关键技术指导。

近年来,白帽镇不少贫困户通过种植小黄姜实现了脱贫。在今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中,双畈村有87户、深村村有65户贫困户利用低效用地发展小黄姜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镇有200多户贫困户选择了种植小黄姜,占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的五分之一以上。

“目前已流转土地235亩,其中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抛荒地150亩,流转金每亩200元,资金与效益挂钩,直接分红给贫困户。”岳西县敏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汪敏说,公司主要发展高标准油茶基地150亩,白芨等中药材85亩,其中套种玉米20亩、高粱10亩、小黄姜10亩,并实行“公司+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以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为目的。2019年,该公司优先安排了13户贫困户46人务工,为贫困户每户增收1.5万元,其他农户务工增收共计20万元,为村经济合作组织增收3.3万元,从而充分发挥龙头带动、示范引领的作用。

致富

从2014年开始,白帽镇小黄姜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到今年种植面积达到3660亩。小黄姜种植范围覆盖全镇10个行政村210个村民组,共有种植户981户。其中双畈村种植1373.3亩,组组种小黄姜,种植小黄姜农户209户,占农户总数的38%,人均种姜面积0.66亩。

据调查统计,今年该镇种姜5亩以上的有128户,这些家庭大多通过种植、储藏、销售小黄姜实现了致富愿望。南庄村旗形组村民祝传顺,多年来一直坚持种姜,去年种了5.5亩,产鲜姜1万多公斤,入窖储藏四个月后按11.4元/公斤销售,实现销售收入11万余元。

在白帽镇,小黄姜产业还造就了像江河村刘召绩、陈国红、王应方,土桥村余方舟,南庄村祝德兵,双畈村余方焱,深村村汪玮等一批从事收购、窖藏、外销或代购代销的农民经纪人,现在这个经纪人队伍已发展到近20人,他们年销售少则三四十吨,多则300多吨,在生姜窖储保鲜、购销服务环节获得的收入少则三四万元,多则十多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些农户通过发展小黄姜产业很快走上了致富之路。

“我们确立通过五六年持续发展,把白帽打造成皖西南生姜产业第一镇和名特优农产品聚散重镇为目标,在现有规模上,以每年新增种植800-1000亩的发展速度,到2025年达到8000亩的产业规模,同时配套建成生姜储藏保鲜设施、交易集散场所和与之相应的技术、物资、物流等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届时,白帽镇有望成为皖西南第一生姜大镇,岳西县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强镇,以期实现一业旺而百业兴。”白帽镇党委书记王先进说,下一步,通过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让生姜产业继续向周边及全县其他乡镇强势推进,以期成为岳西县继茶叶之后的又一个农村经济支柱性特色产业,把岳西打造成“名茶之乡、生姜之乡”。(记者 汪秀兵 通讯员 汪从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