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和旅游大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具有先发优势,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更是大有可为。”日前,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子龙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要以乡村旅游助推产业兴旺,以文化振兴助力乡风文明。
王子龙说,我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良好。目前有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全省旅游强县1个,省最佳(优秀)旅游乡镇34个,省旅游示范村80个,省休闲旅游示范点26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74个,市级以上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96个。全市64家A级旅游景区(居全省第一)、一批精品民宿和700家星级农家乐星罗棋布,其中27家农家乐入选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8人入选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我市“农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我市发展一批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形成了生态观光、户外攀岩、采摘体验、民宿民俗、滑雪温泉、农事体验、房车自驾游露营地、休闲度假等类别齐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产品体系。发展一批生态休闲农庄,涌现出乡村旅游集聚区40多处。2016年以来,我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累计带动约11万人脱贫,位居全省第一。
要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塑形”,文化振兴是“筑魂”。在文化引领方面,我市通过广泛开展“乡村春晚”、“文艺进万家、非遗过大年”等活动,培育乡风文明;在文化供给方面,我市着力构建保基本、促公平、全覆盖的现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筑牢乡村文化阵地;在文明传承方面,我市通过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传承乡村文化、乡村民俗、乡村非物质遗产,让乡村文化在共建共兴共享的乡村旅游中发扬光大。
“下一步,我们将在积极开发新产品新业态、狠抓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提升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培育乡村文化旅游人才等五大方面积极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王子龙说。
实施乡村旅游业态培育工程。以农业生态、农村景观、农事体验为特色,推动一批观光体验产品;以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古民俗等为依托,开发一批研学旅游产品;以温泉、中草药、气功、避暑、避霾等为吸引物,发展一批康养旅游产品;以乡村旅游风景道、漫游步道和古道等为载体,建设一批乡村廊道旅游产品;以攀岩、滑雪等体育运动、亲水登山、房车营地等为元素,打造一批户外休闲产品;以“跟着民宿游安庆”为引领,编制实施旅游民宿发展规划,创建一批精品民宿集群。同时,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纳入全市全域旅游宣传营销中,推动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并根据乡村旅游特色,精心策划和包装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和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依托抖音、快手、淘宝直播等平台,积极开展“网红”推介。
强化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年底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并实现常态化运行。全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打造一支扎根基层、专兼职结合、综合素质较高的基层文化队伍,形成常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构建较为完善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网络体系。
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季、文艺志愿服务、免费送戏活动、免费放映工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着力从“送文化”逐步向“种文化”转变,变“文化下乡”为“文化驻乡”,提高农村文化自我发展能力。
推进统筹镇史、村史、红色文化、特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建设非遗传习、展示场所,留住乡愁。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捍卫乡村记忆。坚持物质与非物质并举、传承与利用并重,深入推进文化遗产的综合性、整体性保护,把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努力让文物和非遗项目“活”起来、“动”起来,拓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
培养乡村文化工作者队伍。通过本土挖掘、外地引进、加强培训等模式,加强对农村文艺骨干、乡土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等的扶持和培养,创新乡贤文化,特别是注重提升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乡土情怀、文化知识、文艺技能等方面,确保乡村文化有人传承,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