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春(右二)在三德村村民家中走访。通讯员供图
从2017年4月到今年8月,黄德春、付勇、桂晓骏三名高校教师扎根宿松县乡村开展扶贫工作,四十个月时间,他们扶贫扶志的乡村实践在此不断开花结果,当地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黄富贵”组合。
胡盼贵“盼”来了幸福
7月28日,好久没见黄德春的胡盼贵发来短信:“黄队长,我想你了。”黄德春不知道扶贫队长黄德春最近一直在外地参与扶贫普查。“我8月5日结束普查,回来就去看你。”黄德春每次都是“秒回”胡盼贵信息。
胡盼贵是宿松县凉亭镇三德村村民,他天生智力发育低下,说话不利索。胡盼贵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安师大扶贫工作队为其倾情倾力,黄德春经常去看望和帮助他,并天天发微信问候他。
在黄德春等的关心和帮助下,胡盼贵已在当地一家纺织厂找到了工作,不仅生活可以自理,工作上也十分专心,月薪最高时能拿到2600多元,今年年初他还娶了妻子。
黄德春是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2017年4月作为我省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到宿松县三德村驻村扶贫,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他与同事付勇、桂晓骏一起在村里扶贫已经三年多了。
在驻村扶贫之前,黄德春是一位有着20年丰富经验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历任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专职辅导员、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等职,因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安徽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
“扶贫是特别的人生体验”“入乡随俗才能真正跟群众在一起”“扶贫也常有感动”……黄德春在日记本中写下的这些话,无不表达着他对扶贫工作的一往情深。
余称心的“称心”事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获奖,做梦都没想到!”今年三德村举办第二届“三德奖”颁奖,村民余称心在获奖后喜极而泣。
“设立这个奖,今年已是第二届,主要奖励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自强品德方面表现突出的三德村村民,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实现乡村有效治理。”黄德春说。
“三德奖”的设立和连续颁发,在当地产生强烈反响和示范效应,在引导贫困群众、弘扬传统美德、释放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三德村,一个个获奖者背后都有一段温暖的故事。奖项不同,意义一样,洋溢在获奖者脸上的笑容便是幸福生活的写照。
“三德村第一届获奖的村民30名,第二届有27名,我们正在准备举办第三届颁奖。”扶贫工作队最年轻的队员桂晓骏介绍说。
获得“自强品德”奖项的余称心,高兴得像个孩子,他将这个大红奖状挂在自家墙上,每天都看看,受此鼓励,他对勤劳致富奔小康更加坚定了信心。
余称心家的果园占地两百亩,果树品种很多,有小樱桃、李子、毛桃、油桃、黄桃、葡萄等。果园里施农家肥,绿色无污染,采摘的果子拿到水龙头下冲冲,就可以放心地吃。他家桃树今年才挂果,但产量不低。每天到园里转一转,余称心是越看越欢喜。
美景和丰收都是汗水和辛苦换来的。安师大扶贫工作队竭尽全力地帮助余称心,多次与当地相关部门衔接,解决了土地承包流转中的各种难题。他们不厌其烦地入户做当地村民的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地说明协同发展产业的好处,从而打开村民的心结,为余称心家的果园提供了用地保障。
安师大环工学院还帮助余称心的果园做土壤检测,新传学院帮助做果品广告宣传。为了开阔眼界,学习专业知识,扶贫工作队还带着余称心到外地学习参观,联系安徽农业大学教授,与专业果苗培育研究基地对接。有了专业的技术保障,余称心家的果园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有了扶贫工作队,我更加敢闯敢干,也更有信心,我要在三德村探出一条致富的新路来。”余称心说,“现在样样都称心,样样都满意,我们家的日子越来越有滋有味。”
许烽的事业有了“许多”
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既要给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帮助,更要扶志、扶智。在三德村,就有很多自立致富的典型故事,许烽就是其中的代表。
载着大包小包的快递,穿梭于三德村的每个角落,这是“80后”青年许烽每天的工作常态。原本常年受病痛折磨的许烽夫妻俩如今开起了快递小店,每天忙碌而充实着。
说起现在的生活,许烽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没有扶贫工作队的帮助,就没有我现在的生活,送快递虽然辛苦,但是付出跟收入成正比,所以我每天都干劲十足。”
许烽患有癫痫病,妻子石燕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2017年,扶贫工作队帮助他家易地搬迁,盖起了楼房,并捐赠了电脑等设备。如今,这对夫妻的快递业务日渐增长,每月的纯收入接近5000元。
“许烽创业成功,是政策加帮扶助他拥有了美好的未来。对于有志创业的村民,我们都会尽一切能力给予帮助,让帮扶真正扶到点上、落到根上。”扶贫工作队队员付勇说。
现在,许烽的事业越来越大,除了快递,还有网上店铺,工作队还帮助他经营“乡土小铺”,做起了电商。
“我们夫妻俩现在每天很忙也很充实。像我家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如果没有扶贫干部的关心和支援,我们哪有今天。”许烽说道。
三德村人口有7000人,是宿松全县第二人口大村,目前贫困户478户1760人,是全县贫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扶贫工作开展三年来,三德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5.34%下降到现在的0.24%,村集体经济收益2019年达到22.3万元。
“将三德名称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提升并赋予新农村建设新的时代内涵,这是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思想的乡村实践,扶贫与扶志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凉亭镇党委书记杨文龙说道。(通讯员 司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