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期间最常见的是经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其次大面积洪涝,自然环境破坏,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极易发生;再者灾民安置时,人群聚集,卫生条件较差,很容易出现呼吸道传染病和接触性传染病。
1、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一管饮食:做到不吃不洁、生的或半生食物,饭前便后洗手、生熟分开;二管水源:做到不喝生水、喝开水;饮用自然水源前要消毒;三管粪便:肠道传染病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准乱倒;以及灭“四害”:消灭蚊子、苍蝇、蟑螂、老鼠。
2、怎样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接触传播。预防可选择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患流感风险;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人群扎堆;适当运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怎样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一种叫“汉坦”的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三痛”、“三红”等出血热特有的症状。
预防关键是防鼠灭鼠:洪涝灾害期间,发动群众采用毒鼠等综合措施灭鼠;野外搭帐篷应挖防鼠沟、建高铺、铺不靠墙。在出血热高发区的洪涝灾区,可开展人群疫苗接种。
4、怎样预防“红眼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结膜引起,发病急,感染后2小时~48小时内即可发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如“眼—手—眼”和“眼—物—眼”传播,预防关键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要用脏手揉眼睛;避免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