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张建设:传承民俗文化 守护精神家园

时间:2020-07-06 14:37:17 | 来源:安庆新闻网

在宿松县朴风民俗博物馆,不时有年轻人陪着老者、大人带着孩子走进来参观。这里,数万件民俗藏品正免费供人们参观赏玩,默默地向人们传递着民俗传统文化的魅力。该馆负责人张建设热情地招呼着来客,不时讲述着与宿松民俗有关的故事。

老家宿松河塌乡的张建设,投身于民俗物件的收藏整理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发扬已有20多年时间。在此之前,他曾在上海、浙江等地的服装加工企业担任管理职位,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和丰厚的收入。但从小热爱民俗文化的张建设,在1998年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从繁华的一线城市,离职回乡,全身心投入到民俗收藏这个行当。

“当时做这个事,家人极力反对……。”聊起20多年前自己一门心思研究宿松民俗,张建设直言不讳来自家里的阻挠。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的这个爱好,一边做家人思想工作,一边努力寻找民俗藏品。

一年四季,张建设无数次穿行于乡村阡陌之间,田间地头、街前巷尾,时常能看到他搜集民俗物件的身影。“有时候听说哪里可能有件什么好东西,就连跑着去,后来买了辆摩托车,就骑摩托车去……。”张建设说起自己收藏民俗物件的经历时,满眼都是痴迷。

2011年前后,张建设从收藏界同仁中打听到宿松革命烈士张明富生前使用过的一种叫做擂子的碾米机器,流落到江西九江市一位吴姓村民手中。得知消息后,张建设立即启程前往江西九江,想追回收藏此物件。

张建设回忆,一开始,那位吴姓村民并不愿意将擂子转让给他,前后去了十几次都没有收藏成功,但他始终都没有想过放弃,还是经常往村民家里跑。有一次是夏天去的,正赶上“双抢”季节,村民正在忙干农活。张建设见状,主动帮村民割稻子、收稻子……。他的执着和坚持感动了村民,最后同意将擂子转让给他。至此,这件流落外地的民俗物品,终回到宿松的怀抱。

对张建设而言,像这样搜罗藏品的例子不胜枚举。吴家铁匠、贺家木匠、刘家剃头匠……这些当年闻名一时的宿松民间艺人曾使用过的成套工具,在搜罗抢救过程中,张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才让它们完整地保存下来。如今,朴风民俗博物馆内有大小藏品6万余件,每一件均是张建设从县内及周边和邻省市县收购而来。

看到本地民俗文化从流失到回归,他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地方民俗物件的必要性和弘扬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为拯救地方民俗,弘扬民俗文化,张建设决定依托自己多年来珍藏的民俗物件,创办朴风民俗博物馆。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朴风民俗博物馆正式成立。

建馆以来,约有千余人到馆参观。张建设将继承与发扬民俗传统文化当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他说:“继承与发扬地方民俗传统文化,应该普及到各个年龄层次,对青少年更是要重视,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让他们接触这些民俗传统文化。”

为此,张建设有意识地邀请中小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近距离接触这些物件。一件件真实可感的历史文物,让孩子们能直观地了解到家乡的“昨天”和“今天”,在历史文物的熏陶中,领略古松滋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张建设经常受邀参加各类展览会,先后赴合肥、南昌等地参加收藏界的活动。2017年,他应邀参加和田玉藏品展览会,他带去的藏品“玉龙·苍龙教子”让其他收藏家大开眼界,得到了民间民俗收藏专家的一致好评。2019年12月,张建设应邀参加在南昌举办的全国冬季古玩艺术品交流会。他携部分藏品参展,同样得到了同行业的高度认可。

“我想借此类活动,将宿松的民间民俗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接纳和知道它们。”张建设说。

“张建设是我县收藏界的一名资深收藏家,是奋斗在基层的宿松民俗传统文化守护者。”该县收藏家协会秘书长余六一说:“朴风民俗博物馆藏品丰富,纵横上下数千年。馆藏能有如此成就,是张建设多年来为了保护民俗文化,不畏辛苦,无私奉献所取得的。”


(通讯员 王会光 何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