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望江县漳湖镇大湾村就业扶贫驿站内,脱贫户章祝兵和十多个同事一道,在各自的缝纫机前紧张忙碌。得益于驿站建立,像章祝兵这样的贫困户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每天早上安顿好老人小孩,骑着电瓶车不到8分钟就到驿站了。如果家里有事,和驿站老板说一声,随时可以回家。”章祝兵说。
现年45岁的章祝兵,是大湾村6组的脱贫户。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近些年他一直没法外出打工。村里的就业扶贫驿站,破解了他挣钱和顾家的两难。“在驿站务工,计件算工、外加补贴,每月可挣2800元。最关键的是能照顾家人。”他说。
大湾村就业扶贫驿站,占地约400平方米,原本是一座废弃的校园。2018年由该县财政出资改造,产权划归大湾村集体所有。为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该村村委会商议,将驿站交由村内“能人”周四平打理。周四平结合自身特长,将驿站打造成了一个小型的服装加工车间。
“每年按照不低于改造资金的6%,给村集体分红,并且在就业上优先向贫困户倾斜。”周四平说,贫困人员在驿站内务工满6个月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可领到县人社部门补贴的200元,驿站也可以领到相应标准的补贴。“总体算下来,驿站一年净收入近20万元。”周四平说。
“目前,驿站已解决贫困人员就业10人、每人年收入2万元以上,村集体每年分红9千元,周四平每年的利润也很可观。”该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钱鑫说,公建民营、按资分红、多方受益的模式,使得扶贫驿站成为了该村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脱贫攻坚,根本是产业。产业发展,关键在利益联结。近年来,望江县积极探索多方受益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各贫困村盘活闲置资产,公建民营就业扶贫驿站,成功建起了以“产业+就业”为基础、以“政府引导、驿站带动、按资分红”为模式的利益联合体。
根据各贫困村产业实际,该县合理布局驿站建设。服装加工方面,该县在高士、赛口、漳湖等乡镇的贫困村建设了服装加工就业扶贫驿站群;种植业方面,在太慈、雷池等乡镇的贫困村建设了种植就业扶贫驿站群;依托手工加工产业优势,在鸦滩镇建设了镇级就业扶贫驿站,实行送料上门、产品回收、就地就近。
扶贫驿站,让该县乡村产业实现从“星星点点、零散分布”,到“有规模、成气候”,有力带动了脱贫攻坚。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就业扶贫驿站46个(覆盖77%的贫困村),带动就业363人,实现贫困人口就业173人,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