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郴州“大头娃娃”事件引起舆论轩然大波,固体饮料“摇身一变”成为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奶粉)是事件的焦点。特医奶粉是什么?与普通奶粉有何区别?家长如何辨认?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某母婴店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销售专区
“特医奶粉”市场有需求
“宝宝身上和脸上长湿疹了,是不是因为喝牛奶过敏?”
“宝宝大便有血丝,需不需要更换奶粉?
安庆市立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胡方启,在儿科坐诊时常常遇到来自家长们的类似咨询。
5月18日,采访中他说道,牛奶蛋白过敏作为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类型之一,的确是近年来家长关注度越来越高的话题,且呈走高趋势。
“牛奶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症状有轻重,轻的出现湿疹、腹泻等症状,严重的大便里带血丝。门诊中,出现对牛奶蛋白过敏症状的婴儿概率不低,约占5%至10%。如果婴幼儿有明确、严重的过敏症状,则需要进食特医奶粉,来替代普通奶粉。”
何为特医奶粉?胡方启介绍,特医奶粉是一种特殊食品,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食用。
谈及湖南郴州事件,80后宝妈高晓雅很有感触。“我家孩子今年5岁,当时被诊断出牛奶过敏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很手足无措。由于对特医奶粉存在知识盲区,所以四处请教了很多医生,搜集相关资料。”高女士表示,一旦孩子出现明显对牛奶过敏的症状,家长要多学习科学育儿知识,选购奶粉时注意辨别。那么仅靠家长的谨慎,能够保证孩子的食品安全吗?
认准标识 专柜购买
谨慎肯定不够,市场规范是食品安全的又一道“防火墙”。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殊食品科了解到,目前全市有包括药房、超市、母婴店等经营特殊食品经营主体5790家,截至5月10日,已有1021家经营主体设立了特殊食品专区(专柜),计划到10月底,完成全市特殊食品专区(专柜)设立100%的目标。
该科李义江科长表示,上周四起,我市各县、区市场监管部门对商超、药店、母婴店、等经营企业开展市场排查,严查将“倍氨敏”等固体饮料产品,冒充特殊医学配方食品进行销售的虚假宣传行为。截至目前,未发现一起违法违规行为。
“特医奶粉属于特殊食品,需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不适用于非目标人群。购买特殊医学配方食品时应留意产品上的‘特殊医学用途’字样、TY字样的国食注字注册证号以及适用人群提示。有需求的市民认准这三条,就能清楚辨认。”
李义江提醒,在选购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时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前往正规经营场所的特殊食品销售专区或专柜购买。如对所购买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存疑,或发现假冒或虚假宣传违法行为,可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特医奶粉品种不多
记者走访还发现,一些超市、母婴店、药房都能看到特医奶粉的身影,种类比起普通奶粉要少。
城区东部新城某连锁母婴店奶粉销售区内,记者在其中一处货架上看到了特医奶粉,货架上标注“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销售专区”字样。记者看到,一罐820克某品牌特医奶粉售价358元,外包装上注明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国食注字TY”字样和适用人群提示。
导购段女士负责特医奶粉销售有十余年了,据她介绍,通常情况下,特医奶粉不能长期服用。“根据我多年从业经历,一般情况下,婴儿食用特医奶粉时间在6至8个月,通过孩子免疫系统发育,免疫力增强,孩子的过敏症状会不断缓解,就能逐步接受普通奶粉。”
位于华中路上一家母婴店内,店长吴女士告诉记者,该店内共有普通奶粉品牌7种,其中仅有一款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由于价格和市场需求量不大,所以存货和种类并不多。
记者手记:
“三鹿”奶粉事件过去12年,湖南郴州“大头娃娃”再现,将婴儿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与前者不同的是,湖南郴州母婴店婴儿食品销售人员谎称“固体饮料”为特医奶粉,供牛奶过敏婴幼儿食用,导致儿童营养和发育不良,属于虚假宣传行为,肯定要为这场悲剧“买单”。
指责不良商家之余,还值得思考的是,相关市场管理部门对于“特医奶粉”的监管是否足够重视?只有从严监管,才能为孩子们营造健康安心的食品安全环境提供保障。
同时,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应该保有一颗警惕之心、借一双“慧眼”,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多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更加理性对待各种销售“套路”,前往正规经营场所购买婴儿食品。
(记者 程呈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