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国在给番鸭喂料。 记者 查灿华 摄
初夏时节,望江乡村一派忙碌景象。5月13日上午,老徐在自家番鸭大棚中忙碌着,看着棚里嬉闹的番鸭,他脸上的笑容比屋外的阳光还要明媚。
老徐名叫徐达国,现年57岁,是望江县太慈镇沈冲村村民。他身有多种残疾,曾经是挣扎在“泥潭里”的贫困户。
徐达国的半边手和脚都不利索,走路都困难,更别说干体力活。2013年,他还做了开颅手术,欠下许多钱,妻子又患有甲亢。一家4口人全靠4亩多田生活,每年种水稻、棉花,收入微薄。身体的疾病和生活的压力,让徐达国整日愁眉不展,“那时就像陷进了泥巴里,怎么挣扎都爬不起来。”
2014年,徐达国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帮扶政策,生活总算有了起色。隔两个月就要去趟医院的他,终于不再需要为医疗费发愁,“看病能报销95%呢,也就是说100元钱我只用掏5元,肩头的担子一下就轻了。”
但扣个贫困户的帽子,总归不好,得想办法脱贫。徐达国得知高士镇的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有肉鸭一体化养殖项目,他觉得养殖业适合自己,随即有了养番鸭的打算。
说干就干。沈冲村的扶贫干部帮徐达国牵线搭桥,并帮他申请了10万元的创业贷款作为发展的启动资金。他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七八万元,在2015年建起了800平方米的鸭棚,2016年春季,引进5000多只番鸭苗,当年纯收入就有6万元。
养鸭“小白”,为何第一年就能挣这么多?徐达国笑着说,畜牧公司会提供番鸭苗、饲料、疫苗及技术支持,小番鸭进棚后,技术员天天都会来,手把手指导;养上两个多月,待番鸭长成,直接送进畜牧公司,他们就会把钱打到卡上。番鸭一年能养两季,所以收益高。
徐达国需要做的,很简单,每天喂两次食,隔两天开启一次翻耙机翻动鸭舍下面的鸭粪发酵床,经常给鸭舍消消毒,观察下番鸭的状态。他好学,肯钻研,只用1年就掌握了养番鸭的技术。
走进他的番鸭大棚,几乎闻不到异味,倒是能听到歌声。“这可不是我要听歌,是番鸭要听歌。”徐国达说,日夜不间断播放音乐,是为了让番鸭适应噪音。如果在安静的环境中成长,陡然受到异响(如鞭炮声)刺激,番鸭就很慌张很烦躁,就会不吃食不喝水。
说起养番鸭的门道,徐达国俨然已经成为专家。通过这些年的摸索,他把番鸭养得又大又好,每季养4000只番鸭,公番鸭一只10多斤重,母番鸭6斤左右,每只番鸭的利润能达10多元,一年养两季番鸭的收益能抵别人养三季的。徐达国自豪地说,“我在本地养殖番鸭的大户中排第一呢。”
养殖番鸭,让徐达国在2017年脱了贫,还获得了望江县“脱贫之星”的称号。三年来,他累计获得产业奖补11000元,还获得了多项荣誉,奖金也拿了几万元。他的妻子在家也没闲着,整合亲戚家闲置的荒地种植五谷杂粮,每年也能卖些钱。2018年,徐达国就还上了当初借的10万元创业贷款。
还清了欠债,还小有积蓄,说起现在的生活,徐达国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他由衷地感慨:“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将深陷困境的我拉了上来。”
迎着歌声,老徐又走进了鸭棚,去饲养他的番鸭,编织他的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