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是疫情防控第一防线,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全面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迎江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首创单元长工作机制,在全区281个网格基础上细分楼栋单元,设立2775个单元长。单元长的产生,在该区基层社区推动形成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网格长管理、单元长负责、居民住户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制度。
2775名单元长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
2月19日上午,在迎江区滨江街道秦潭湖社区山水云间小区253栋一单元,单元长邹贤斌正在对照手机微信群,汇总住户报送的信息。
邹贤斌是社区老党员,也是该栋一单元的普通居民。街道、社区推行单元长工作机制后,他主动报名成为单元长。这是一栋18层的住宅楼,实际常住46户,这便是邹贤斌作为单元长包保负责的范围。
自2月16日起,通过上门走访和微信群联络,他开始每日摸排单元住户信息,宣传疫情防控要求。
“请爱护我们的生命健康,请14号楼3-4单元住户依次填写疫情防控排查表,麻烦大家接龙填写,这样好统计,后一户接着在前一户的表格内填写,谢谢大家支持与配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您家要是缺什么,我帮忙去买……”
在新河路街道新河社区江畔尚城小区14号楼3-4单元,居家隔离人员说起每天和单元长刘鸣之间的“互动”,就像是在谈一位老朋友。
刘鸣是小区一名单元长,也是社区一名党员。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刘鸣义无反顾地加入志愿者队伍,每天穿梭在各单元楼道,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现在又成为一名单元长,服务单元居民。
为落实市委疫情防控工作“一项管理”“五个清仓见底”要求,2月10日起,迎江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在全区281个网格的基础上细分楼栋单元,根据楼栋单元数量设立了2775个单元长,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实现了对辖区楼栋筛查的全覆盖。
根据《迎江区单元长管理办法(暂行)》,该区依托社区原有网格或局部调整网格,按建筑类型多层1人、小高层2人、高层1单元1人设置单元长,每人管理一般不超过50户。单元长为所在楼栋的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文化、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的住户居民担任,由网格长、社区居民、物业管家推荐或群众自荐产生,区财政每年给予单元长一定工作经费。
疫情防控期间,单元长承担入户摸底、疫情信息提供、协助防控措施落地等职责,日常参与社区治理,采取登门入户、重点户跟进、微信群、二维码扫码、电话联系等方式对居民户进行管理。
以区、乡街、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主抓单元长,迎江区打通了疫情防控和社区治理“最后一米”。截至目前,该区1乡6街道的31个社区累计划分281个网格、2775个单元,2775名单元长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人均包保住户42户。
新型社区治理制度在疫情中淬炼成金
秦潭湖社区是我市东部新城一个典型的新兴社区,目前各小区已入住1.7万户5万人口,社会治理面临着很多待破解难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居委有16名社区干部在岗,按照网格划分,平均每名网格长要负责1000户以上的疫情防控工作。
“‘五类人员’摸排、政策宣传、突发事件报告、收集社情民意,尤其是对封锁小区及居家观察居民的生活保障工作如采购各类物资、代办各种服务等,社区干部真的忙不过来。”秦潭湖社区党委书记王秀说。
社区是疫情防控第一防线,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现在,秦潭湖社区有了288名单元长,配合网格长工作,减轻了社区部分工作压力。
该区一名相关负责人坦言,从整个迎江区来看,一直以来实施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虽然实现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但微观上,每名社区网格长包保户数平均都在300户以上,工作量巨大。网格里虽设有楼栋长,但其产生、管理、职责、奖惩、与社区党组织及网格长的关系等方面,没有系统性的管理制度设计,社区工作群众参与度低。
单元长的产生,在该区基层社区推动形成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网格长管理、单元长负责、居民住户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制度。正如宜城路街道钱牌楼社区第五网格长程敏所说,单元长的出现,让居民群众有事“找得到人”,办事更加快速便捷,进一步细化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华中路街道光荣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媛说,疫情期间,单元长加入摸排,社区能够更快做到“清仓见底”。单元长的工作机制创新,为今后社区网格精细化管理服务提供了保障,如信息采集特别是网格内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信息采集,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如邻里纠纷、井盖破损等。
近年来,迎江区不断完善“一纵一横一清单”城市基层党建体系,通过联席会议制度、“三单”制度等已经实现了横向力量融合。
“我们希望通过单元长工作机制的补充,延伸组织工作触手,扩大组织工作覆盖,最大程度发动群众参与,实现网格党支部引领、小单元群众自治,提升基层治理的力量和质量。”陈浩说。
按照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要求,除在城镇社区全面推行单元长外,目前迎江区在2个乡的16个村也已全面建立联防长工作机制,筑牢疫情防控社区(村)第一道防线,确保重点人员情况“清仓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