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中戏首招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生 校方回应“还在摸索和尝试”

时间:2020-01-09 09:37:45 | 来源:安庆新闻网

中戏?戏剧人工智能?听起来相当高级。“学院于2020年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为科学招收选拔具有优秀科研能力和良好发展潜质的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现制定本简章”,日前中央戏剧学院官方发布了2020年戏剧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简章。这是中戏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目前确定该方向学制4年、2020年招生2名、采取导师组联合培养的方式。

首次招收: 学制4年,招生2人

日前“中戏将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们觉得挺新奇:这是研究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还是引入人工智能进入影视表演行业?通过中戏官网的招生简章,记者了解到:“戏剧人工智能”是具体的专业方向,学制4年,全日制,招生2人。

据悉,该方向博士研究生将采取导师组联合培养的方式,首届的导师队伍四位导师相当有分量:

郝戎,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刚毅,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仿真协会副理事长,“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数字表演与创意学”学科负责人;孙大庆,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常委、院长助理,《戏剧》学报社社长、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宋震,中央戏剧学院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首批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而对于报考这个博士的考生要求还挺多:对“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有研究兴趣的理工类考生,优先考虑具备学科交叉背景或学科交叉能力较强的考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须提供能够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代表作(含论文、软件、游戏开发、出版物等)或原创性工作成果……

中戏表示:

刚开始,还在摸索和尝试中

对于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中戏将由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成立资格评审小组,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对其资格进行集中评审。接下来研究中心还将成立复试考核小组,对通过资格评审的申请者进行综合考核。打算报考的考生如果想获得一些备考建议,那中戏方面给出的“建议阅读书目”当中7本书也大致可以看出该专业的研究方向或侧重:谭霈生《戏剧》;仲呈祥《门外谈戏:论 21 世纪的中国戏曲》;丁刚毅等《数字媒体技术》;李德毅主编《人工智能导论》;李德毅杜鹢:《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第 2 版)》;(美)斯图尔特·罗素、彼得·诺维格:《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第3版)》;(美)伊恩·古德费洛、(加)约书亚·本吉奥、(加)亚伦·库维尔:《深度学习》。

扬子晚报记者联系到了中央戏剧学院宣传部陈予婧,陈予婧坦言最近招生简章公布以后陆续接到了各界包括不少媒体方面的电话,“大家的关心和关注收到了”。但她也表示因为目前处于招生期,学院的教授导师们不方便过多发表意见,关于学科设置和研究方向等问题,她表示“这个专业今年刚开始招生,还在摸索和尝试阶段”,而如果是想报考该专业,院方也希望考生可详细查询和了解招生简章。

未来趋势:

人工智能在表演领域潜力无穷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飞速,已逐渐不再是小众人群的高冷知识,而是社会热点和焦点,时常制造出引爆性的话题,也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前以为是科幻大片里才有的智能黑科技,现已成为我们的生活日常。那么中戏招收戏剧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是否说明影视制作、舞台表演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也已经进入了普及阶段了呢?

记者采访了前不久刚刚在江苏卫视热播的人工智能系列纪录片《探寻人工智能2》制片人黄桂香,她从这个节目创意开始就是核心团队成员,到两季热播结束,她感慨几年内见证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最早有制作人工智能系列片子的想法以及提出要正式开始制作这样一档节目的正是节目的主持人杨澜,那时候,2015年下半年,很多人对于人工智能还没什么太大直观感受,但接下来,2016年李世石和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开始走向台前。2017年《探寻人工智能》第一季应运而生,打开了公众对人工智能的好奇之门。而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预料,比如很多第一季采访时还属于顶尖实验室黑科技范畴的人工智能,在2017年播出时已投入应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变化来得如此之快,于是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第二季。而2019年第二季聚焦于国内外人工智能最新的成果、应用场景,关于人工智能对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就业、出行等方面的影响和改变,节目皆通过有趣的场景和专业的理论向大众展示出来。两季节目大家能明显感觉到技术发展之快、对生活的广泛渗透和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

黄桂香感慨人工智能在影视制作、舞台表演领域也是行业性趋势,同时人才也相当急缺,“比如我们在制作两季节目的时候,也想过把人工智能具体应用到节目制作当中去,比如我们想设计杨澜的仿真虚拟形象,包括杨澜的语音配音等智能化,但因为周期、经费、人力等原因没有尽快进入操作。所以,中戏这个戏剧人工智能的博士生大家还不太清楚具体是研究什么,但这个方向的人才很紧缺,这是个很好的开始。接下来,不管是虚拟角色、仿真人物,还是舞台设计、数据影像,包括后期剪辑、影视制作……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无穷”。(记者 张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