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大中小开学在即,如何做好新学期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市教体局。
记者:从中高风险地区返校的师生员工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市教体局:开学前,高校全体师生员工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开学前连续14天每日监测体温以及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记录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将健康码、行程卡如实上报学校,配合学校做好开学入校健康检查。同时,要注意合理作息、均衡营养、加强锻炼,确保返校前身体状况良好。学校正式确定和通知开学时间前,学生未经审批原则上不得提前返校。开学前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途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到校后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可再分批进行核酸检测。
中小学方面,各校要严格落实属地对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校或其他特殊情况师生员工的健康管理要求。在宜师生非必要不出省,并做好开学前14天健康监测;在省外低风险地区的师生员工应在开学前14天返回本县(市、区),并第一时间就近做1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无异常应继续做好14天健康监测和管理;在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暂缓返校,待滞留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后再安排返校,并按属地相关规定做好健康管理;本人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确诊为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或被疾控部门判定为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的不得返校。各校要严格落实属地对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校或其他特殊情况师生员工的健康管理要求,返校前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属地卫生部门评估同意后方可返校。
托幼机构参照中小学方面,所有教职员工和幼儿在开园前14天开展健康监测和旅居史报告(含共同生活家属),并如实上报园方,配合园方做好开学返园的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的,应及时就医,暂缓返园。
低风险地区教职员工和幼儿经园方审核健康状况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后即可返校。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校或其他特殊情况教职员工和幼儿,返园前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开园前14天,家长做好幼儿看护和防护物资准备,减少人员来访,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在园外公共场所需佩戴口罩。
记者:各校应做好哪些开学准备?
市教体局:各高校要严把校门关,师生员工入校时严格进行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外来人员还需查看健康码、行程卡,所有人员健康码和体温正常、佩戴口罩方可进入,学生宿舍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高校开学典礼等重大活动原则上应安排在室外举办。
中小学校要全面把控所有进出校园通道,实行校园相对封闭管理。来访人员还需验健康码、行程卡,并进行登记,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入校时若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由专人带至临时等候区,测量体温,及时联系学生家长,按规定流程处置。
同时,中小学校要加强校园聚集性活动管理,非必要不举办,确有必要举办的活动,须报当地教育部门批准,并压缩规模、缩短时间、控制人流、保持距离,可通过错峰开会、网络视频或提前录制会议材料等方式召开会议。
各高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要加强员工管理,校(楼)门值守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等,在其返岗前需查验防疫行程卡,提供新冠疫苗接种证明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在岗前进行1次疫情防控和安全知识全员培训。
记者:开学后,师生员工需要佩戴口罩吗?
市教体局:校园内师生应佩戴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在教室、自习室、图书馆、食堂、室内运动场馆时,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学生做到随身备用口罩,在校外公共场所时佩戴口罩。
师生员工进校门需佩戴口罩,核验身份并检测体温。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应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尽量减少前往校外人员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场所,随身备用口罩。学校所在县(市、区)范围内没有中高风险地区,师生上课时可不佩戴口罩。
各托幼机构要严格落实幼儿早、中、晚“一日三报告”制度和点名制度,进行晨午检时,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帽子和一次性手套,并做好手卫生。门卫室设置快递专用区域,进行外包装消毒,快递人员不入园。幼儿在园期间可不佩戴口罩。家长接送幼儿不入园,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另外,食堂工作人员还应当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与消毒。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立即上报并及时就诊,不得带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