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星际探测征程迈出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
天问一号“落火”用时约9分钟,这“惊险9分钟”是登陆火星前的终极考验。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采访了天问一号进入舱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李茂登,从他的视角揭秘着陆任务的艰巨。记者了解到,李茂登是我市太湖县弥陀镇人,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学习在太湖县,从太湖一中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本博连读,曾两次公派出国留学。
立志科技报国
“看到茂登参与设计的天问一号成功着落火星,心情非常激动。作为父母,没有什么比看到孩子为科研、为国之大器做出贡献更骄傲的事了。”5月19日,李茂登的父亲殷六和告诉记者。
李茂登是我市太湖县弥陀镇人,今年刚刚36岁,母亲李燕勤是太湖县弥陀镇柳树小学教师,父亲殷六和是弥陀中学教师。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李茂登从小就爱学习,5岁上小学一年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酷爱数学,高中就读于太湖县第一中学。
在妈妈眼里,李茂登虽然成绩好,但是非常顽皮,从小到大没少挨揍。“爷爷奶奶和爸爸都溺爱他,比如家里刚装修的新房子,他用黑墨水、火黑碳在墙上乱画,家里人不制止还跟着笑。我们家是慈父严母,从小我就对他管教严格,做得不对就会挨打。”李燕勤说。
小学二年级时,调皮的李茂登在扫地时将簸箕上的泥土倒到6个同学头上,李燕勤发现是儿子干的,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并打了他。品质甚于学习,这是李燕勤对李茂登的一贯教育。
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李茂登成了一个自律、专注、钻研的人。殷六和告诉记者,李茂登学习好的秘诀是上课认真听讲,在学习上家人没操过心。大学在校学习期间,曾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顶尖论文,工作期间与他人合著《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航天器多源信息融合自主导航技术》等书籍。
太湖一中复读班班主任吴冠群对李茂登的评价是:思维敏捷、理智冷静。
2001年李茂登第一次参加高考,彼时是估分填志愿,李茂登高考分数达到了重点大学,但是不幸“撞车”,未被心仪学校录取。他重整旗鼓,来到了吴冠群的复读班。
“那时候,学习压力大,我经常找他谈心,他说他最崇拜钱学森,学成归来为国效力,潜心导弹事业。我知道他志存高远,鼓励他只要有梦想,不忘初心,奋力拼搏,再高的山峰也会被踩在脚下。”吴冠群说。
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李茂登高考理综满分300分考了287分,数学满分,总分达到了清华分数线,但由于心系航天事业,他最终将目光聚焦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
“正式填报志愿前,他找到了我,我建议他填报哈工大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没想到若干年之后他为国家探测火星立下了汗马功劳。”吴冠群骄傲地说。
“落火”过程步步惊心
火星是目前行星探测的重点目标。在各类火星探测任务中,最难的是着陆任务,难在火星环境不确定性、着陆过程较为复杂、全程需要着陆器自主控制,且时速要在9分钟内从近2万公里降至0。
天问一号进入舱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李茂登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采访时说,火星着陆任务的成功率很低,不到50%,失败的任务绝大部分都是在最后7分钟发生的,主要是火星着陆过程很复杂,不确定性很大。不确定性有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密度、温度、风速等,还有开伞的不确定性,开伞动态很大,对着陆器的冲击大,可能会把着陆器转晕,致使导航出现问题,给出错误信息。
李茂登还说,等待的7分钟很煎熬,特别在进入过程,为了保安全,不能兼顾通信的要求,收到的信号会很少,这对设计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煎熬。不同于地球上有卫星导航系统来支持,火星着陆,就好比开着一辆车,车灯被蒙住,还要开进漆黑一片的隧道迷宫里,并且它不能接收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只能依靠自己的传感器决策需要在哪个地方左拐、右拐、刹车,而且机会错过就没有回头路。演练的时候,各种故障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仿真“打靶”每次都是好几万次,有时一“打靶”就是一星期。
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历时约9分钟,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降落伞减速段和动力减速段。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需要在9分钟内自主完成10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要一气呵成,只有一次机会,可谓环环相扣、步步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