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来临,4月28日,本报记者走进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在主管护师朱书琴带领下,“变身”护士,体验了一位普通护士半天的工作,亲身感受护士这份职业的日常点滴。
抓住记者的手指
保温箱的孩子安静了
经过一番换装、准备工作,记者来到了新生儿科的病房,第一件事便是做好手部消毒。每一步操作前,护士们都必须严格按照“六部洗手法”洗手。护士长马晓艳和护士们正在忙碌着,肺炎、黄疸、早产、低血糖、肺透明膜病,先天性心脏病……这个病区目前有30多位新生患儿。护士每天的工作非常繁杂而精细——洗澡、脐带护理、臀部护理、不间断的病房巡视,写护理纪录、2-3小时喂一次奶……
“哇、哇……”重症监护室的一个保温箱传出了新生儿的哭声。记者跟着护师朱书琴打开保温箱,检查孩子的各项情况。“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除了专业技术过硬以外,最重要的是要细致。“这个宝宝,我怀疑他是眼罩戴的有些不舒服。”朱书琴给保温箱内的新生儿取下来眼罩,孩子逐渐安静,再检查一遍周身情况,监护仪和其他监测设备一切正常。孩子的手始终是伸开的,朱书琴说:“你试着把手指送给他。”记者伸出了手,孩子抓住了记者的手指,情绪平和了很多。“每一个新生儿宝宝都是需要经常安抚的,护理过程中的沟通,对宝宝们的神经发育和精神安抚都是有作用的。”护士长马晓艳耐心地对记者说。
空间狭小
喂奶换尿不湿都不简单
下午3时40分,重症监护室一床新生儿的监护仪发出了报警,气氛顿时有些紧张。“血氧饱和度怎么掉下来了……给宝宝吸痰了吗?”“刚刚吸痰过了,我再来检查一下!”资深护士和年轻的值班护士一边交流一边操作,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可以在瞬间进入备战状态,紧随身后的记者,心情也是大起大落。
下午4时30分,病房里的宝宝们陆续开始换尿不湿和喂奶了,记者觉得这件事可以胜任,但过程却比想象的要复杂很多。朱书琴演示了一遍在保温箱里如何更换尿不湿,狭小的空间内,首先要确保用过的尿不湿打开后,污渍不会再次接触到宝宝身体,一只手轻柔而稳定的夹住宝宝的双脚,清洁护理好宝宝的臀部后给宝宝们换上干净的尿不湿,整个过程要求动作小,速度快。换尿不湿的工作其实也包括了对新生儿宝宝的身体皮肤做一次全面观察,手腕带和与身体接触的监测设备均要更换位置。
保温箱内给宝宝们喂奶也不简单,一些宝宝吸吮功能正常,可以喂奶,如果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吸吮障碍等情况可以采取鼻饲奶粉。“不能只托头部或者脖子,要一手拖住宝宝的头颈部。”在朱书琴的指导下,记者成功地为19床保温箱里的新生患儿喂奶20毫升,并记录下来。
半天几十次手部消毒
医护人员都是“临时妈妈”
下午5时30分,记者体验新生儿重症监护科的护理工作即将结束,因为洗了太多遍的手,做了几十次手部消毒,此时手上的皮肤非常干燥,并有刺痒感。“我们都是‘女汉子’,这些在我们眼里都不叫事儿,做护士的手都不好看。”朱书琴自从2009年入院工作起就在新生儿科当护士,工作忙的时候十个小时不喝一口水是家常便饭。朱书琴说,新生儿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更像是新生患儿的“临时妈妈”。“我们最大的幸福就是把新生患儿健康送回家!”护士长马晓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