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上旬,尽管水稻、棉花秸秆收储已到尾期,但望江县长岭镇北门坦村的一家秸秆综合利用公司里仍然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
“每年5月到10月底是最繁忙的时候,我们一年要收储、加工1万多吨的秸秆,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生态环保燃料。”公司负责人林发炉说。
长岭镇油菜、棉花、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以前,大量的秸秆无处堆放,成为农民的难题。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2016年6月,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林发炉返乡创业,创办了这家秸秆综合利用公司。
长岭镇不仅在公司生产、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还动员各村干部做好宣传,把生态环保理念送进每家每户。很快,周边农户把秸秆一捆一捆送到公司。2018年初,公司新上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线。公司从以收储转运为主转型为以生产加工再利用为主,走上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新路子。
北门坦村刘爱生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每年能输送十几吨秸秆。他说:“过去收割后的秸秆没地方放,现在好了,送到秸秆综合利用公司来,秸秆也能变成‘金元宝’!”
长岭镇党委副书记吴祝明说,秸秆综合利用不仅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还为农村贫困人口就业伸出了援手,特别是为广大农村妇女、留守人员提供了就业门路,项目每年可以带动就业100余人,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