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主题文化公园内,市民在《民法典》解读建筑前驻足阅读(9月3日摄)。记者 路欣 通讯员丁枫 摄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入逐年增加,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29万平方米增加到37万平方米,市区每0.54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图书阅览点,实现每个行政村每年演出一场正规大戏、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全市每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超过5万场次……
近年来,安庆突破“先把经济做大,再补文化课”的旧路子,以文化事业投入年均增长27.4%的魄力,沿着“反弹琵琶”的路径不停探索,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把文化活水一滴滴引进群众心田。
现在的安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提标升级,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更好保障……公共文化的阳光洒遍城乡。
“反弹琵琶”
公共文化设施织线成网
一座座文化站拔地而起,一个个农家书屋书香四溢,一场场文化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
2013年11月,安庆市被正式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也是全省第二批唯一一个创建城市。几年来,我市突破“先把经济做大,再补文化课”的旧路子,以文化事业投入每年年均增长27.4%的魄力,积极探索创新中部地区文化领域适度超前,引领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反弹琵琶”模式。2016年,安庆创建成功。
以创建为契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连点成线、接线成网,越来越密:
几年间,我市制定出台了《安庆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安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安庆市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内容涵盖公共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几年间,安庆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30368万元。
几年间,一个又一个公共文化设施建起来、转起来。市文化馆、市美画院(市美术馆)新馆实现成功置换,市博物馆新馆建成投入试运营,博物馆新馆启动建设。
几年间,全市共建有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6个、剧场1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48个,达标的村级(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56个,省级标准室内公益电影放映点15个、室外放映点30个,基本形成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并全面实行免费开放服务。
几年间,安庆市区实现每0.54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图书阅览点,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29万平方米增加到37万平方米……
一件件具体而微的实事,交织成一张覆盖城乡、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网,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已经融入普通群众的生活。
“眼中有人”
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
每天晚上,太湖县图书馆灯火通明,很多读者在这里看书阅报,享受夜晚的美好时光。上班族、农民工、个体户等白天都没有时间走进图书馆看书的人,也能在晚上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服务均等化,就是要做到眼中有人,满足更多群众的需求。”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推动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的道路上,安庆走得更远:
图书馆开设阅读延时错时开放、农民工大课堂、送服务到工地、预约送书上门等针对性服务项目;
面向基层一线工作者、残障人士、环卫工人、工程建设者、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举办经常性免费专场演出;
在每届艺术节和每年展演周等重大文艺活动中,组织开展公益性专场演出;
市、县各图书馆均开设残障阅览室,全市共配置6728册盲文图书、264套盲人有声阅读设备,精准开展服务活动3715场次;市电视台开办了手语新闻节目。
每年全市的黄梅戏展演周和重大文艺活动,均安排农民工专场、残障人专场、环卫工专场、建设者等专场,免费看演出;
让特殊群体走上文化舞台,让他们担负起文化阵地的管理职责,多名肢体残疾人成为农家书屋的管理员;
持续开展送电影、送图书、送演出、送讲座,进建设工地、敬老院和残障人群;
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09个、校外教育辅导站239个,引导35.8万人次青少年参与文体活动……
全力以赴,让尽可能多的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为让图书资源在更大范围流动起来,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好书。我市实施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成了以总分馆制为架构,以流动服务为补充,以活动开展为纽带的公共图书阅读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建成县级总馆10个,分馆164个,服务点1298个。开通了“书香安庆”全民阅读网,为读者免费提供10万多册电子图书。同时还积极实施县域文化馆总分馆制,建成以县(区)馆为总馆,各乡镇(街道)文化站为分馆,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
为实现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共享,市财政还投入1200万元,建立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涵盖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和黄梅戏数字资源库、桐城派文化数字资源库、望江挑花数字资源库等。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网站全部建立。
现在,市民坐在家里,轻轻点击鼠标,用“指尖”就能一键免费获取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和文化信息。
惠民乐民
文化活动惠及全民
“文化惠民关键在于为普通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重心下移,移到位,让文化活动惠及全民。”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让普通群众享受优质文化服务,近年来,我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不以低价而以服务标准为标的,进行招投标,再把购买到的“产品”送到社区、送到村头、送到基层群众的身边。十三五期间,我市每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超过5万场次。
我市每年开展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送戏进万村”、文化下基层“四进”等活动2万余场,直接惠及群众约500万人次。2019年,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任务1520场次,完成率达137%,覆盖群众总人数达82万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6196场,覆盖1298个行政村,吸引观众达270万人次。
我市每三年举办一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每年举办“十一”安庆黄梅戏展演周、文化惠民消费季等文艺演出。
近年来,我市在市辖区社区、广场、企业、校园开展文艺演出311场,惠及城区群众近12万人次;由国家一级演员领衔,深入宿松、望江、太湖等县(市)的边远乡镇乡村,开展文艺演出活动134场,惠及县(市)群众5万多人次。
我市每年举办“4·23世界读书日”“书香安庆阅读季”等活动,广泛动员全市国有和民营书店参加“全省图书惠民月”活动,在全市掀起全民阅读热潮。
几年来,“广场文艺天天演”“宜城处处唱黄梅”“安庆大讲坛”“周末悦读会”等一批文化特色品牌深受群众喜爱。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黄梅戏创排展演所造成的严重影响,我市主动作为、化危为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保障、立法保护,支持引导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创新,探索实践黄梅戏线上展演新模式,实现了创新创作不止步、惠民乐民不停歇、传承推广不断链。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主动回应群众需求,做到‘两个率先’。”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陈嘉介绍,一是在全省率先创作推出《这一场阻击战我们一定赢》《有您在 我不怕》等战疫题材黄梅歌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2000万次,为战胜疫情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二是在全省率先推出线上文化康乐活动,其中黄梅戏教唱直播吸引近17万人观看参与,丰富了群众居家精神文化生活。
当前,黄梅戏展演周即将在安庆拉开大幕。又一轮文化惠民的热潮正朝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