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马拉松比赛中,队员们在市图书馆赛点比赛时的场景。
9月中旬以来,2020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举行。我市图书馆50名选手参赛,与来自江浙沪皖四地111个赛点的4945名参赛选手同时阅读一本尚未对外正式发售的书《消费者的决策:行走于理性的边缘》。
据市图书馆副馆长裴陆介绍,阅读马拉松比赛,比的是选手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赛的是阅读者的专注与意志力,目的是在展示阅读的同时倡导深度阅读。今年的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最小参赛选手的年龄是23岁,最大参赛选手的年龄是60岁,平均年龄是33.8岁,他们当中最快看完这本26.5万字的书只花了三个半小时。
阅读为了更好传授他人
今年41岁的石俊是大观区十里中心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从事教师工作已有17余年。“我从小就喜欢阅读,现在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是每天离不开阅读。”石俊说,这次阅读比赛,他们学校有5位不同学科的老师参加。“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自己,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这次的阅读马拉松比赛,很多老师都学到了阅读技巧,更加快速有效的阅读。明年我们还会参加。”石俊说。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石俊一年下来大概能阅读40本课外书,分别涉及到教育、文学、小说、哲学。除此之外,还一直坚持着亲子阅读,一年下来能陪孩子读完400本绘本。石俊说,通过陪孩子读大量的绘本,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其中,让石俊启发很大的一本书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书中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方法,让父母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平等地跟孩子交流。“当家长学会用情感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会大量的情感类的词汇,孩子才能够变得善于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觉。”石俊说。
教师为人师表,在各方面都应该做学生的表率。“多阅读课外书,不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所有学科的老师都责无旁贷。”石俊说,要让学生爱上阅读,老师自己首先就应该养成阅读的习惯,成为阅读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生活节奏太快,只能利用零碎的时间选择性阅读纸质书籍。”在港华燃气上班的王倩云告诉记者,自从她上班之后,只能利用睡前或者周末零星的时间阅读,现在两个月大概只能阅读一本书,比毕业之前少了很多。
“参加这次比赛,一开始觉得自己不行,后来被大家一起阅读的这种氛围所感染,觉得代入感非常强,自己也就坚持下来了。难得这次又享受了一次沉浸在书中的美好时光,有种说不出来的惬意和快感。”王倩云告诉记者,放下手机,告别朋友圈,阅读马拉松其实是一个训练自己注意力的最好的手段。
由于工作关系,王倩云目前主要阅读的都是一些实用的书籍,譬如和职业相关的书籍。其次,工作累了也会阅读一些经典之作,从经典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让自己在精神上成长,内心变得丰富、充实。
“阅读不但能让人内心丰富,而且能让人心静。”王倩云说,参加工作后,难免内心会变得浮躁,所以经常通过阅读来修心。“出去旅游的时候,也会带一本书,心里有充实感。”她说,闲暇时,还会到新华书店去“淘书”,要是“淘”到好书,就会觉得那天运气特别好。
“长时间不看书,心里就觉得空荡荡的,有点不适应。”一旦碰到心仪的书,王倩云的“书瘾”就上来了。一口气看完后,她还要反复细品慢读。一般在睡觉前,王倩云都要捧着一本书读上一会儿,才能进入梦乡。“读书让人心静,不仅助眠,还能调节好心态。”
“我喜欢阅读通俗易懂的文字,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有时候带着轻松的心情去读书就会觉得很有趣。”王倩云认为,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能否从阅读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极大愉悦,应该是对书本的一种检验。
王倩云说,平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可以丰盈我们的内心,开阔视野,修养自身,陶冶情操,洗涤心灵;可以让自己少一些浮躁与世俗,多一份书香与清静。
(记者 徐志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