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2018至2020年,我市围绕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三大体系,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取得一定成效。”8月17日上午,副市长刘克胜接受记者专访时说,2019年我市脱贫攻坚在全省考核中名列第三,乡村振兴获得优秀、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成绩主要有四个方面。”刘克胜说,一是产业形态日益丰富,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全面发展,农业增加值、农产品加工值位居全省前列;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均取得长足发展。二是产业主体不断壮大,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总数全省第2,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4个、总数全省第1;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3家、总数全省第1;培育农民合作社6995家、家庭农场6072家,总数均居全省前列。三是产业发展不断创新,如桐城成立乡村振兴公司平台、助力产业发展,岳西成立平台公司、助推产业发展。四是产业衔接有效,实现从小规模向大规模、从单个品种向多品种、从无品牌向有品牌、从低效向高效、从单一产业链向全产业链、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在产业和主体衔接中,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拓宽了供应链、联结了利益链。
“十四五”期间,我市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目标、路径、举措是什么?刘克胜说,到2025年,我市农业增加值要达到275亿元,年均增长4%以上,农产品加工值要达到1000亿元,要以实施“5422”工程为抓手,围绕“稳、强、精、深、优、大”六个字,推进“六大”乡村产业发展,培育“一县一业”。
刘克胜说,要做稳战略型产业,重点抓好水稻、小麦、油菜、生猪的稳产保供;做强现代种养业,重点发展绿色种植业、标准化畜禽养殖业、高效生态渔业、木本油料和特色经果林;做精乡土特色产业,重点发展茶叶、油茶、瓜蒌、蓝莓等特色农产品;做深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突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重点要注入安庆文化故事、风土人情等特色元素,让一、三产紧密融合;做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重点培育农业新型服务业,发展品牌经济、循环经济、美丽经济、乡愁经济。
围绕推进“六大”乡村产业、培育“一县一业”,刘克胜说,一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各地立足资源禀赋,确定发展县域农业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快农民工创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创建产业强镇,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专业村,统筹全产业链布局和发展。二要培育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现有的和新创立的主体,加强培育扶持,引导服务,实现做大做强。三要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强农,推进更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晋级“三品一标”行列,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证“舌尖上的安全”,推进建立县级和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强化科技支撑。四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真金白银”加大财政、项目等资金投入; “真心实意”帮助企业发展,解决“融资难”“用地难”“人才缺”等问题;“真抓实改”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依法行政、畅通要素流动渠道,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五要加强考核引导,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农业发展需要开放,我市准备如何做?刘克胜说,首先要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找准座标。“安庆农产品在长三角有优势,安庆大米、六白猪、茶叶、水产品在长三角地区久负盛名,产品供不应求。如何发挥优势,把长板加长,短板补齐,在长三角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我们探索、实践。”刘克胜说。
刘克胜表示,我市一要以实施省“158”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1个优势主导产业,打造首位产业,培育“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全市要建设50个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目前有9个),使面向长三角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到800亿元;要紧盯特色抓生产、紧盯品质抓加工、紧盯品牌抓销售,实现农产品产供销无缝衔接,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要鼓励农业“走出去”,支持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到省外、长三角以外、到国外投资发展现代农业,扩大本地优势特色农产品如羽绒、茶叶等出口,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积极开发适销国外的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努力扩大出口。
三要强化农业“引进来”,加强与科技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企业、龙头公司的联系合作,围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等产业,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我市投资发展。
(记者 沈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