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系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将继续发挥林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好生态和经济结合文章,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市林业局局长罗敏在8月9日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林业的主要抓手是什么?对乡村振兴有怎样的推动作用呢?罗敏介绍说,201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市在全省先行试点林长制,形成“六个一”的林长制改革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全省林长制考核,我市都是全省第1名。在林长制改革过程中,市林业局重点深化“五绿并进”体制机制,做到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三增”上,即“生态增绿”“林业增效”“群众增收”。
生态增绿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完成人工造林59万亩,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完成封山育林64万亩、森林抚育353万亩、退化林修复39万亩。改造芭茅山26万亩,拆除沿江湿地湖泊围网99万亩,均为全省最多。森林火灾次数比“十二五”期间下降了84个百分点。目前我市森林面积797万亩,位居全省第4位,湿地面积253万亩,位居全省第1位。
林业增效方面,新增木本油料基地32万亩、速丰林和特色经济林基地各5万亩。目前油茶面积86万亩,位居全省第2位,蓝莓面积5万亩,位居长三角区域第1位。新增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8家、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9处,我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示范区数量位居全省第1位。
群众增收方面,林业基地及产业发展带动42.6万户群众受益,其中贫困户10万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尤其是魏晓明书记调度推进,在杨亭村实施“一村四企”林长制试点,整合土地、政策等要素资源,引进服务林业企业流转山场3600余亩,发展经济林和花卉苗木,举办采摘节、花展等,每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村集体收益超过15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绿水青山真的成了百姓的“幸福靠山”。
“‘十四五’期间,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我们将围绕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重点在五个方面下功夫。”罗敏表示。
一是“产业优”,重点建设优质油茶、特色经果林、林下经济、林产加工和花卉苗木等五大产业板块。其中优质油茶、特色经果林、林下经济和林产加工等四个百亿产业工程。计划新建油茶33万亩、特色经果林15万亩、林下经济5万亩。
二是“农村美”,重点推进两项行动。造林绿化攻坚行动,完成人工造林35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其中实施长江岸线“建新绿”行动补绿复绿2万亩;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森林抚育经营350万亩、退化林修复30万亩。建成森林抚育示范片2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示范区50个10万亩。申报并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100万亩。
三是“乡风淳”,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同时结合森林防火宣传,引导群众用鲜花祭祀,形成文明祭祀的良好风尚。
四是“治理强”,结合贯彻落实《安庆市实施林长制条例》,推进“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开展森林湿地保护修复行动,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加快依法治林进程,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是“农民富”,做活“营林文章”。结合深化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全面推行林地经营权证制度,同时整合项目和政策资源,引进培育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等,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让“不砍树能致富”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