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补苗、查看药材长势、为乡邻发展药材支招……进入7月,“梅雨”仍在延续,多雨的季节里,药材地里杂草疯长,许世福一刻也不得闲。凭着努力,把自己从一个身无所长的贫困户转型为大家口中的药材种植“土专家”,他变得越来越忙。
今年48岁的许世福是桐城市唐湾镇蒋潭村村民,有肢体残疾,和76岁的老父亲相依为命。早前,他们住在山沟里,不通水泥路,吃水得靠挑。听力一级残疾的父亲,体弱多病,常年需要吃药维持。为照顾父亲,他无法外出打工,靠在村里收废品维持生计。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家用,两个人的生活过得捉襟见肘。
2014年,通过民主评议,许世福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各项扶贫政策接踵而至,将他们父子二人拉出了贫困的“泥潭”。
“村干部帮我们办理了残疾人补贴,每年能拿到2376元;我与父亲440元的合作医疗以及我个人的200元养老保险,都由政府代缴;健康脱贫‘351’、‘180’政策,让父亲去医院看病不再贵;我们俩还都能享受家庭医生免费签约服务,身体不舒服,只要打个电话,签约医生就能很快赶过来,及时检查,给出诊疗意见。”许世福说,2017年,他家还通过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了村部旁的大屋场居住,门前是宽阔的水泥路,屋后是整修一新的河道,生活便捷、环境优美。他还有了新工作,在村里负责道路维护,一年能有4000元工资。
政策帮扶,让许世福和父亲吃穿不愁、看病不贵,但他总觉得,“不能老在家闲着,全靠政府养活。”可是自己一无技术、二无经验、三无本钱,能做什么呢?很长一段时间,他只能干着急。
唐湾镇种植桔梗历史久远,而且山里桔梗品质佳,在桐城市颇有名气,看到种药材效益好,许世福和父亲一合计,有了种植桔梗的念头。
起初,他只在自家地里种了些,零零散散再收购些,刚入行,不敢放手去做。村干们看他自主发展意识强,也开始帮他想办法。2015年,在村里的支持和指导下,许世福流转了叶屋组10多亩地,扩大桔梗种植规模。为种出高品质的桔梗,他努力学习种植技术,看书学、上网查、找人问,费了不少心思。2017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他对接了药业公司,种植的桔梗再也不愁销。“那一年,药材丰收,我挣了2.5万元,实现了高标准脱贫。”许世福自豪地说。
随着种植技术日益成熟,许世福还与多所大学合作,成为他们的桔梗种植科研基地。他想借此种出更高品质的桔梗,打出桐城桔梗的名气来。他不再束手束脚,哪有抛荒地,他就去争取流转来,种桔梗、黄精、薏仁米、石菖蒲等,他的种药材基地已扩大至30亩,去年他还带动了5户贫困户参与药材种植,每户年增加收入0.8万元。他现在成了中药材种植的“土专家”,乡亲们碰到了啥问题都会来问他,他也非常乐意给他们传授经验技术,因为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重燃了生活的希望,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许世福说,他会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竭尽所能带动身边更多人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