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水底维修、肩扛数百斤重的水泵,起早贪夜,一身灰尘、一身油污……8月份以来,大观区抗旱服务工作队的12名队员,一直奋战在抗旱一线,用辛劳和汗水有效缓解了该区旱情,保障了农业生产。
一头“扎”进西江
海口镇海口村月埂抗旱闸紧贴西江,是该镇的一级提水闸站。干旱时节,该镇都从该闸提水灌溉。今年7月以来的持续干旱,让该闸超负荷运转。
“李队长,月埂闸水停了。是不是机组出了什么问题?”10月24日中午,一阵急促的电话,正在驻地吃饭的李邦庆连忙放下碗筷,赶到月埂闸查看。现年50岁的李邦庆,是该区抗旱服务工作队的队长。
经过近1个小时的调试,机组还是“岿然不动”。李邦庆急得满头大汗。“是不是闸站取水口出现了堵塞?”一同前来查看的队员汪永杰提醒道。汪永杰是队里年纪最大的队员,今年已经67岁了,抗旱经验丰富。“走,摸水下去看看。”李邦庆说。
“老汪,你年纪大,就在岸边看着,我下去。”李邦庆说道。他迅速脱掉上衣、裤子、鞋袜,一头“扎”进西江,潜入水底摸排故障。摸排加检修大约持续了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里,李邦庆身体一直浸泡在水里,不时将头部伸出水面换气。
“都快11月了,半小时浸在水里,不冷吗?”记者问道。“肯定冷,上岸的时候嘴里都直哆嗦。”李邦庆回答道,但是旱情严重,取水要紧。“其实,像我这样下水摸排检修的情况很平常、很普遍,基本上每个队员都干过。”他说。
肩扛数百斤重的水泵
海口镇是大观区农业生产的主战场,拥有田地4万余亩。持续干旱,让该镇田地普遍缺水、农业生产严重受阻。8月以来,驻地位于该镇海口村的区抗旱服务工作队,一直活跃在该镇抗旱一线,确保了镇内每条沟渠里都有活水。“两个多月了,每天起早贪黑,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出现在哪里。”汪永杰说。
这两个多月,最让汪永杰吃力的是扛移动抽水泵。一个22千瓦的移动抽水泵重680斤,四个人抬,平均一个人要抬170斤。“功率大些的水泵更重。我年纪大了些,在气力上有些吃亏。”汪永杰说,水泵虽然是用机械运到田间地头,但是从机械上抬下来安装,全靠人扛。
11月12日到13日,我市迎来了一场“喜雨”,“久旱逢甘霖”让汪永杰高兴得不得了。“许久没下雨了,高兴啊。但是这点雨水,对当前的旱情没什么实际性的改善。田地里连表层土壤都没有湿。”11月14日,汪永杰一上午跑了四五个村,村民们都在抽水抗旱。
记者采访过程中,一阵急促的电话响起。“我得赶紧赶到安源村去了,那里的机组出了问题。”汪永杰随即骑上电瓶车出发了。
保障数万亩田地灌溉
2012年,大观区组建了全区唯一的抗旱服务队。多年来,该服务队在该区全境积极开展抗旱工作。“我家种的蔬菜和油菜眼看着就要干死了,幸亏区抗旱服务工作队及时调配水泵抽水抗旱。”11月14日,海口村村民徐忠看到自家的土地旱情缓解,喜出望外。
为防止跑冒渗漏等浪费水源的现象发生,该抗旱服务工作队在开闸放水之前,发动各村(居)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机械,对抗旱渠道进行排查并清淤疏浚,同时加大各村水系连接畅通,打通村与村、组与组的阻隔点,加强工程蓄水保水节水,确保水系通畅提高灌溉用水使用效率。
李邦庆说,从8月底到11月13日,队员们没有休息过一天,更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休假,大家全天候帮助村(居)、生产队、种粮大户抗旱。截至11月13日,该服务工作队在海口镇范围内累计组织人力600余人次,架起临时抗旱机组68套,24小时安排人员轮班值守,开启月埂抗旱闸、培文抗旱闸从西江引、提水进行灌溉,及时地为该镇数万亩受旱田地送去了“解渴水”,有效保障了该镇数万亩田地得到有效灌溉。
(记者 沈永亮 通讯员 查俊 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