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所有中国人都必须铭记的日子。
14年抗战,在安庆这片热土上,涌现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烈。天柱山雄踞大别山东南,地势险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大别山外围重镇,天柱山也是当时省会安庆的屏障,日军认为只有控制天柱山,方可确保夺取安庆、武汉而无后顾之忧,我军民在天柱山周边与日寇展开了数十次浴血战斗。
今天,在天柱山上还留存着近60幅抗战石刻。或在悬崖之上,或在峭壁之中,从主峰绝顶到一线天、从南大门到小心坡、从野寨中学到县城皖光苑,总6大版块。石刻内容有的记述战事战况,有的触景生情感怀,有的昭表忠烈祭英灵,是极珍贵的爱国主义教材。
记述战事的,如藏于潜山市城区皖光苑的三桥阻击战碑刻。较详细地记录了发生在潜怀两县之交的三桥阻击战,我军民同日寇英勇杀敌的战斗过程。其中有广西籍步兵少将莫文杰力拼顽敌,血染疆场。记述战况的,如佛光寺后崖的“南天一柱”巨幅石刻。题款写道:“大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日侵吾华。江浙鲁皖,冀晋绥粤,俱有寇踪。十二月督师来此感题。杨森。”杨森当时是国民党二十七集团军司令,驻部安庆。安庆陷落后杨森率部退居天柱山,司令部临时设置佛光寺。香火兴盛的佛教圣地,变成了抗战指挥部。凭借天柱山的崇山峻岭作为天然屏障,坚守抗战。而一线天绝壁上的“顶天立地”巨刻,是安徽省主席兼安徽省抗日自卫军总司令张义纯的题刻。张义纯在题款中写道:“民国二十九年十一月,抗日第四年,奉命率廿一集团军留置大别山脉,于敌后实施游击战争,游此志念。”
有刻石立志之作,如主峰一幅和小心坡石壁上的两幅。在天柱山主峰绝顶之上,有一幅“中天一柱”巨刻,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员张淦所书。1943年,张淦来皖督战,戎马倥偬,登山天柱山。面对低云横渡群山之间,主峰兀立乱云之上,遂生豪情,一展笔墨,命工刻于主峰。半月之后,石工刻竣,张淦在副官陪同下,站在天池峰上,用望远镜审视良久甚感满意。欣喜之余,慷慨解囊,捐赠两百万法币,资助天柱山开发建设。而小心坡石壁两幅,一是“一柱擎天”,为1940年冬,时任安徽省主席兼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所题;一是“万岳归宗”,为1941年安庆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苑声所题。
有昭忠表烈、慰祭英灵之作,这集中体现在野寨中学校园内。70年前,国军176师曾在天柱山周边抗敌御侮,今天在野寨中学校园内,矗立着一座庄严肃穆的忠烈祠,祠前是176师抗日阵亡将士墓,长眠着985位英烈。主建筑有将士墓一座,上镶嵌国民党国徽,前立7块刻有将士姓名的墓碑,一对石狮,铺着石块台阶,四周砌有汉白玉栏杆。忠烈祠一座,有4位牺牲团长牌位,两幅分别由48军正副军长的题联:“为国家保障山河,抗战捐躯,洵不愧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闻鼙鼓缅怀将士,昭忠表烈,永难忘丹心贯日,浩气凌云”。“负驽效前驱,碧血黄沙殉一死;遗骸正丘首,青山白骨共千秋”。纪念塔一座,上有白崇禧将军题词“忠烈永存”;亭阁有浩然亭、光岳亭、觉后亭3座,还有景忠厅、韬励楼、庄屋、围墙等建筑,是一处规模完整庄严肃穆的纪念地。文革中墓上建筑被毁,现仅存一墓一祠一亭,原墓碑及安庆专区专员范苑声所提撰刻《墓志》尚在。系以铭曰:“桂林山水,秀甲寰区,挺生人杰,武侠文纡,衅起北平,祸延南服,传檄征兵,遂偏山峪;西南万里,转战前来,一朝赴义,千祀增哀,昔日睢阳,志存杀贼,魂魄犹雄,日星比照,河流赴海,岳色摩空,伐石作铭,以实无穷。”
天柱山上的这些石刻,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性,都是值得称道的,读来使人荡气回肠,豪情萦怀,道出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抗敌御侮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鼓人心,壮国威。天柱山也因此增添秀色,光耀千秋。
( 通讯员 储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