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浙江省云和县的云和梯田。 龙巍摄(人民图片)
浙江的山多深秀。气候温润,草木葱茏。常有“刷山”一族择定一条线路,以脚力一寸一寸行进在山野里,识草木、辨鸟音,慢慢成了小半个植物猎人,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分享四时草木之美,记录探幽和发现。还有一类行动者,因为喜欢山而到那儿,“扑面临头,受用一绿”,索性停下不走了,在山里建民宿、开书店咖啡吧,像山民一样种植。这些行动者是生活家也是发明家,创造美的空间也诠释美和时间。这些年,浙江的山山水水冒出很多美到让人怦然心动的民宿,莫干山、松阳、安吉、桐庐、永嘉、富阳、苍南、西湖边……所有隐在深山里,建在半山腰,可远眺梯田、竹海、雾岚、云烟、古村落的民宿,都有一种挪移时空的魔力,明明就在此时、此地,却像是梦幻般照见另一个自己。
小县大城
一个周末,正是梅子黄时雨,朋友来电说去云和散散心吧。云和?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在浙江丽水,有一个人口仅10余万的小城云和。“云和有中国最美的梯田,山清水秀空气优,来吧!”对朋友的召唤动了心,简单行装,上海虹桥站出发,高铁两个多小时到丽水站,坐上接应小车,一路绿意叠嶂真就到了云和。
云和被连绵群山合抱——“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把小城拢成一个盆地。县城主马路车少人稀,整洁宁和。彼时,我还不知云和的独特之处——同样是山多地少,有些地方可能会开发山产和林下套种,推动一村一品和电商物流,但云和不一样。云和是发动村民下山转移。转移下山住哪里呢?城区建有48个安置小区。云和具备这个空间基础——县虽小,城却大,云和县城有28平方公里,20年前县城建成区面积仅3.14平方公里,居民3万多,当时全县人口却有10万多,大部分村民分散在高山、深山和库区,交通、卫生、教育都成问题。陆续下山的农民住进了敞亮的高楼,成了小县大城“云和模式”的受益者。
木玩世界
这就说到云和的产业基础——我还第一次知道,许多孩子童年拥有过的木制玩具,原来大半出自云和,云和是木制玩具制造的大本营。这一传统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到如今,云和“木玩”在海内外遍地开花。在城区里走一遭,到处是木制玩具的标识和店招。持续升级的木制玩具制造业吸纳了大量下山就业的农民。我眼前所见,分明是一座中国木制玩具城,几乎所有人都在玩具城里上班,就像查理的巧克力工厂,童话般魔幻,却又是现实。等他们的孩子出生,必然也将在积木和益智玩具的涵养里长大。
傍晚沿浮云溪两岸慢走,眼见一条标语——“童话云和”,看来云和人也是这么定位自己的小城的。童话给人人间仙境的印象,童话故事也都魔幻,想想能坚持20年时间,以愚公移山般的精神让山里的农民下山来,给他们一个更安定舒适的家,一种更可持续的未来生活,这件事本身也够魔幻。我想这才是云和人写下的童话。
山中色彩
山空出来了,不用抬头,都能感受到扑面盈盈的绿意。梯田湿地是景,天籁雾岚是景,秀山竹海是景,云和湖上的两岸风光是景——当然隐在山里的民宿更是景中景。这些新起的民宿不显山露水,依势而建,和谐地融在山野坡地。在一处叫白银谷的火山峡谷,黄泥墙的屋瓦村落云雾缭绕,一个站定,层叠的梯田和翻涌的竹海扑入眼帘。我在这个古静的村落里看到由牛圈小屋改造的小酒吧、书店、咖啡馆和木玩工坊,还有可爱的山野杂货铺,正售卖村里出品的紫苏辣椒酱、坑根老茶和山地土产。民宿主人小杭说:“杂货铺从不闭门,也没店员,谁想买就扫码自助。”“不怕村里人或游客顺手牵羊吗?”“不会,游客不会随便拿,村里的大爷大娘更不会……”
小杭很年轻,安静的样子像是一棵朴美的山树,看不出已有多年办民宿经验,来云和前一直在丽江开民宿。“为什么又到了这里?”“就是喜欢山,喜欢这里的静。”我在她的微信公众号里读到几句旁白:“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多好,这也是云和童话。
云和的梯田疏疏朗朗,水稻已种下,等待抽穗扬花,层叠的水田明镜似的一弯又一弯。“夏至雨点值千金”,我在凌空索道车里看梯田,雨点很呼应地下来了。一忽儿,水雾漫开,眼前秀山、竹海、梯田都朦胧了,群山笼罩在雾岚里。云和的美尽在不言中。
有下山进城的村民,忍不住又回到家里创业。在梯田景区,不少民宿的主人就是从农村去到城市,又从城市回归农村。这也像一个童话。云和的美值得这般珍念和善待。如果我是一个调色师,我就设计一款云和绿——用它来做茶盏、碗碟、衣裙,还有云和茶、云和水……我想多了,云和的绿哪用我来调,你去到那里,在山间走一遭、住一晚,那丝丝缕缕的云和绿就披挂了你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