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本地人熟门熟路开始置办年货,外地人留宜过年,更要寻找“宜人”年味儿,迎接新春。我市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将让留宜过年的你年味不减,乐趣倍增。(《安庆晚报》2月10日)
春节,是国人一年一度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它承载着一代代人对幸福未来的祈愿。
今年的新春佳节,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我市推出整合我市优秀广场舞、乡村春晚、地方戏曲音乐舞蹈、非遗展演展示、绘画书法摄影等现有的音视频资源,推广艺术普及、展览展示、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线上文化活动,博物馆、影剧院、图书馆等也都为市民准备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各种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线上线下一派喜庆祥和,特殊时期宜城大地牛年春节年味不减。
说起年味,这既是春节气氛的表现,也是人们关于春节的情感表达。但“如何过年”近年来已成为公共话题,“年味渐淡”引发了公众的焦虑。其实,年味,每个人的体验各有不同。老人的年味可能是记忆中的烟花鞭炮声,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喜悦;而小孩子的年味是压岁钱,是穿上新衣服,随着父母去亲朋好友家拜年;对奔波在外的游子,年味则是赶回家享受那桌合家团聚融融亲情的年夜饭。我们宜城的年味还体现在清冽的冬日下,晾晒着那一排排香肠、腊肉,以及那一张张热气腾腾的春卷皮和一个个金黄色的油炸圆子……
应该说,年味是来自于传统节俗这一情感的载体,是人们对于春节气氛的追求和唤起而产生的,也会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而或多或少的改变。比如今年春节,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很多在外务工的游子选择就地过年,体会着不一样的年味。还有,以往对于年味的展现,更多是在拜年,是在面对面的相聚聊天之中,如今,更多可能是在社交媒体的朋友圈中。这些新年味载体的出现,为年味提供了多种选择,并不会让原有的年味变淡。现实也告诉我们,随着时代的场景不断变换,欢度春节的方式也愈发的多元。旅游过节、电子红包、“云上春节”也开始多了起来,使春节这一古老节日有了更多的现代表达方式。因此可以说,年味没有统一的答案。也正是这些充满着个性化、丰富化的内容,让那份沉淀在心底的真挚情感始终未曾消减,也让这个特殊的牛年春节精彩纷呈。
需要提及的是,牛年春节的红红火火,还要感谢众多普通人的坚守,他们是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是公交车司机、外卖小哥、环卫工人……正是这些众多的平凡的个体,保障了我们欢乐而又祥和的生活,让牛年春节焕发出了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