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新型城镇化 发展新空间(产经观察·“两新一重”怎么干②)
近日,在江苏省海安市海安街道一老旧小区内,供电服务人员正在对“蜘蛛网”进行线路整改。人民视觉
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6个试点城市未来将通过政策性租赁住房解决上百万新市民安居问题……今年,作为“两新一重”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在全球遭受疫情冲击、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风险挑战的背景下,今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如何打开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加快城乡融合又应该怎么干?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县城城镇化是突破口
“控制不稳定、极限参数设置低、静态功耗高以及易发生故障……”一个月前,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东达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爱东很伤脑筋,公司今年重点产业化项目小型直流无刷无感电机在技术上还有诸多短板。
电动工具是武义县的一项优势产业。行业有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528家,产业规模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23.5%。但与东达电器一样,当地很多电动工具企业在产品升级、品牌打造上遭遇困难。那么,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在哪里?
关键时刻,陈爱东通过县里的电动工具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解了燃眉之急。“中心为我们对接了中国科学院湖州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的专家团队,经过10余次的研究沟通,我们成功完成了项目的样本测试,马上就要投产了。”陈爱东很振奋,项目投产后,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5000万元。
“产业培育设施的提质增效打破了产业发展的瓶颈。”武义县委组织部长吕霞介绍,“今年县里刚成立的电动工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电动工具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已解决智能仓储信息系统开发等共性难题70多项,累计帮助企业增收近亿元。今年武义县还成功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武义县的创新服务综合体,正是今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县城城镇化补短板的重点之一。日前,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提出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等四方面17项建设任务。武义县的电动工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电动工具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就属于县城的产业培育设施。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出短板,短板弱项也是内需潜力所在。一头连着大城市、一头连着广袤乡村的县城是补短板的最好抓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锟认为,2019年底以来城镇化的发展形势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城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城镇化面临的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应该成为今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侧重点,而建设的突破口在县城。”
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带来的扩内需潜力,黄锟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当前县城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相当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左右,县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相当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居民的2/3左右,我国拥有2000多个县和县级市,缩小他们与大城市的差距,整体新增投资消费的空间巨大;另一方面,县城与农村的联系更为紧密,全国的县级市下辖4万多个乡镇,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能够更好地牵引乡镇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拉动农村市场需求。
黄锟认为,县城努力探索高质量发展,一边承接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一边打开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居住享受公共服务的空间,弥合城乡发展差距,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城市优先发展”过渡到“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表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逐步优化。
城市补短板潜力大
“原有固定停车位76个,改造后固定停车位增至280个,很多家庭因此购置了新车。” 苏州市昆山市群益社区书记张恳恳介绍,中华园街区中华北村小区完成改造后,整个社区都变了!室外环境好了,室内条件也不能落下。不仅是汽车消费,改造还带动了室内装修服务和家电家具消费增长;街区配套完善了,农贸市场改造为集菜场、商超、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街区周边的沿江景观完成了亮化,“夜经济”又火了起来。
专家认为,不仅县城强弱项发展空间巨大,城市补短板也显示蓬勃的发展潜力。
公共设施落后、配套设施不齐、缺乏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就是城市发展的短板之一。“我们在总量上已经基本解决住房短缺问题,但老百姓的住房条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2000年以前建设的住房大约占到总量的一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说,老旧小区改造不仅事关民生,也能挖掘出巨大的内需潜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摸底测算,需要改造的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大概有30亿平方米,2020年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700万户。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改造,还包括公共服务的提升,是一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邓郁松认为,城市居民各项生活需求很大,但基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老旧小区改造能够增加大量的社区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在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扩大消费的同时也优化了城市发展基础。
除了老旧小区改造外,通过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排水防涝设施等各个方面补短板,都能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承载能力。黄锟认为,如果说县城城镇化更多的是牵引农村发展,那么中心城市补短板、促升级带动的是更多城市群的发展,潜力同样巨大,“除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已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外,未来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关中等城市群也将成为发展的新引擎新高地。”
努力实现各项发展目标
今年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的收官之年,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各项发展目标,任务并不轻松。
——迎着问题上,通过新基建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到2019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仍然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16.22个百分点。同时,名义上落户城镇的人口未能同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地区市民化质量不高,“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的激励保障力度不够大、部分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等公共资源支撑供给不足是主要原因。
“不仅要重视城镇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通过数字化来破解市民化质量不高、城市的公共资源供给不足等难题。”黄锟认为,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能够更好地提升大城市人口管理、公共服务能力。比如开通线上申请审核系统,大幅提高非户籍人口落户的便利性;探索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等的常态化统计机制,为“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实施提供支撑。
——奔着短板去,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促进县城城镇化建设遍地开花。
黄锟表示,县城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已经明确,地方政府要担负起主体责任,科学规划,还要完善多渠道筹集资金机制。“比如针对县城准公益性及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各地区要通过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等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黄锟说。
——朝着差距补,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快城乡融合。
黄锟认为,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让资源下得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另一方面要让资源要素留得住、可持续,形成城乡产业要素的共生关系,形成工商资本与农民共享的利益机制。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的目标已经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取得决定性进展。向着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更加科学合理、城市生活更加和谐宜人、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建设将继续前行。(记者 赵展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