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19日电再有不到半个月,民众即将迎来“五一”假期,今年也是大小长假政策实施多年以来,第一次出现5天的“五一”假期。
一方面,国内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另一方面,民众出行意愿越发高涨。如何满足民众需求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这成为了今年各地旅游业面临的一道考题。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推进,各地的旅游景区也在逐步恢复营业。以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为例,伴随着疫情态势持续向好,湖北的旅游景区也陆续恢复。官方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湖北全省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复工率达93.89%。全省228家景区恢复经营。
景区重新开门迎客的同时,各地也拿出了真金白银的补贴,以提振本地旅游业。
为了防止景区出现聚集性感染隐患,近日,文旅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通知》,强调旅游景区要坚持防控为先,实行限量开放。一些景区为了提高入园检查的效率,借助了“黑科技”。据媒体报道,此前乐山大佛景区、张家界景区等,都启用了智能头盔,用于快速无接触检测游客体温。杭州西溪湿地景区此前也引入智能测温AR眼镜,2分钟最高可以测100人的体温。
景区复开,但是对客流量的限制势必将影响部分营收。因此,在加强防控的同时,不少景区此前已经开始试水“云旅游”,另辟蹊径寻求“卖点”。
今年3月,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启动了“2020疫情后旅游大数据调研项目”,并发布了调研报告。报告通过问卷调研收集了来自全国100多个城市的近15000份样本。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发现,中国居民上半年以及全年的旅游意愿都比较高,预计从“五一”假期开始出现旅游高峰。
不过,出行意愿增加的同时,疫情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
对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给出建议:“五一”假期出去玩,主要戴着口
罩在室外活动。“旅行中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吃饭的地方人山人海,所以大家能不能启动健康出行模式,自带干粮春游。或者一家人买好了放在宾馆里自己吃,这样就会大幅降低拥挤带来的传播风险。”张文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