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潜山市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精准扶贫,实现了高质量的脱贫摘帽。现结合潜山市脱贫攻坚实践,就其以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实践,实现高质量脱贫,推动乡村全面发展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来的。明确要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脱贫攻坚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与首要任务,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衔接、相互统一,共生共融,共同作用于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二、潜山市以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实践与典型经验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首先要选准、发展扶贫产业。潜山结合自身优势及产业发展实际,确定发展农特产业及旅游业,带动脱贫。
为推动农业发展,潜山在稳定发展粮、油等传统农业的同时,扶持发展了茶叶、瓜蒌、油茶等六大特色农业。在精准脱贫实践中,实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分类指导贫困户发展茶叶、瓜蒌、蚕桑等特色种养业实现脱贫;结合村发展情况,确定贫困村发展能够带动覆盖多数贫困户的主导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据统计,潜山市有1000余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60个贫困村、8500多贫困户,60个贫困村主导产业均达到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标准,26176户发展了农特产业,全市茶叶、蚕桑、瓜蒌、油茶、食用菌等农特产业规模扩大至了42.6万亩。
在精准脱贫实践中,潜山大力发展旅游+、+旅游,推行景区包村和旅行社、酒店、农家乐等旅游主体包户,以订单、入股、劳务、创业等不同形式,带领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发展带动脱贫。全市30多旅游经营企业及旅游专业合作社结对17个贫困村,8000多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三年来共投入1270万元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旅游商品,18个贫困村引进实施了投资旅游项目,规模近2亿元,2016年以来,潜山全域旅游共带动6526户、22589人脱贫。
潜山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扶贫。农业是弱势产业,既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又被动于市场。潜山紧跟互联网+时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扶贫,推进消费拉动,带动脱贫。在政策支持开办网店、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体系,组织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进入网销平台,引导预算单位消费,并对接省有关单位消费,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拉动消费促脱贫。据统计,全市建有5个运营服务中心和544个乡村服务网点,电商网络覆盖全市183个村(居)。2019年,农村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9.9亿元,1200多名贫困群众走上旅游商品电商脱贫之路。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还要注重强基固本增后劲。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此,潜山市全面加强农村路、水、电网及信息化等“双基”建设,重点突出了贫困地区的“双基”建设。2016—2018年,投入15亿元建成1863公里农村道路,2018年底60个贫困村内农村道路硬化600公里,路面加宽改造120公里;2014年—2018年,投入2.05亿元,改造提升3631处八小水利工程和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投资7779万元建设266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0个贫困村通上自来水;2015-2018年投入3.48亿元,实施了568个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要扶志启智激内生动力。农民是农村主体,是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潜山注重对农民进行常态化的技术技能培训。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对贫困户加大了技术培训及服务力度,如农业农村局在2018——2019两年间,共举办48期培训2300多贫困人口,并对600余户贫困户提供保姆式服务;致力于对贫困户进行志、智双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扶贫夜校等各阵地充分发挥阵地效应,扶贫夜校密集地“送思想、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仅2019年就举办了2389场次,参加人数5.2万人次。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要打造宜居生态。在精准脱贫工作实践中,潜山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加大产业扶持,使贫困户能安居乐业。创新运用市场化方式保洁,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
潜山创新方式,真抓实干,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探索出了多个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的亮点做法与典型经验,主要有“一抓双促”的“黄铺经验”。黄铺村抓党建促发展、促脱贫,把“负债村”建成了“富裕村”、明星村。在脱贫工作中,黄铺村实行三级—村干+党员+理事长包保贫困户制度。在村级发展上,黄铺村成功探索出“村社一体、村企共建”模式。“一抓双促”的“黄铺经验”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并在全省予以推广。
潜山还建立起就业扶贫驿站、就业扶贫基地等,让贫困群众以家为中心,在20分钟左右路程半径范围内就业,以“家门口”就业方式使贫困群众既能看家,又能养家,实现脱贫,稳定一方。
这些实践促使脱贫增收短期目标与乡村产业长远发展的有效衔接。潜山市因地制宜,选准发展农特产业及旅游业扶贫,很好地减少了盲目发展新产业的市场风险,带动贫困户稳定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并推动了产业的进一步壮大。
潜山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在全面推进乡村发展中重点突出了贫困地区的发展与脱贫,以贫困地区问题的解决推进了整体的发展。产业发展、“双基”建设、生态宜居等方面,在要素、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的同时,都重于激发、引导贫困地区的动力和发展,逐步坚实产业基础、补齐公共设施与服务短板,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同时,又因贫困地区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乡村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形成了相互支撑的格局,实现了两者的有机互动。
三、精准脱贫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潜山在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发现工作中尚存需提升的空间,如农民中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帮扶干部积极主动性尚需
充分发挥等。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村的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
必须要进一步形成在党委领导下责任明确的协同大扶贫格局。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潜山党委政府主力推动、各方面齐心努力,实现了高质量的脱贫摘帽,将党委政府为主体的帮扶模式进一步升级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市场、社会群体、贫困户等责任明确的协同帮扶大格局,明确政府、社会和企业作为帮扶主体、贫困户作为脱贫主体的责任,使社会群体、经营主体等由在政策推动下的带领脱贫上升到以责任自觉担当脱贫,让贫困户或农民真正发挥脱贫及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无疑会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进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源。
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建设人才队伍,培育农民。潜山的脱贫攻坚工作实践,有力地彰显了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农村发展,重要的是要有强有力的“当家人”及战斗堡垒,黄铺村的巨大变化就是很好的见证。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必须培育好村级党组织、发挥好党员的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育好懂农业善经营的人才,注重从高校毕业生、乡村本土人才中选拔优秀人才,尤其是要注重培养本土人才,抓好村后备干部培养工作。
在脱贫攻坚巩固乃至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必须加大力度培育农民。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在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选择发展项目,制订发展计划,参与计划的执行和项目的实施监督管理。通过充分参与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黄铺村“五议三公开两参与”做法,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进来,群众的意志得以充分表达,也确保了决策的科学与合理,确保着全村健康有序发展。
必须要注重制度设计,聚焦实效改进考核机制。制度具根本性、持续性、长远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制度设计中坚持原则性的同时,要注重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政策既具可操作性,亦能最大限度体现政策关怀。如我们在关注既有贫困人群的同时,也要关注更广泛的贫困群体——表面上看较好,但实际生活水平较低的相对贫困人口。
从顶层设置一些享受低保及相关扶贫政策的前置条件。如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凭参加就业培训、务工凭据享受有关政策补助,享受产业分红等;动态化管理贫困人口,把“好事做好”贯穿于扶贫乃至一切工作的始终。
考核制度就是工作指挥棒,考核内容就是工作推进方向标。考核评估是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的最有效工作机制。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及乡村振兴进程中,要聚焦实效来改进、完善精准体系,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促进真抓实干,落地生根,避免重形式走流程的评估工作;并注重结果运用,打造出一支懂农村、爱农村、会扶贫、作风硬的驻村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