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传统水田产出更大效益?今年,桐城市正在积极探索实践“稻田+”综合种植养殖新技术模式,稻田实施“一田两用”,除了生产稻米,还能让农田里“长”出鱼虾蟹鳖等。早春三月,记者在桐城市双港镇看到的是一片基地建设施工忙的景象。金秋9月,记者再次来到双港镇,看丰收景象,听丰收心声,话丰收远景。
挖掘机在田间奔忙,四周白鹭环绕,等着吃从田间挖出的虫子。9月19日,记者在双港镇鸭子村联合圩见到江林义时,他又在忙着施工,“我在进行虾池改造,准备养殖青虾。若养得好,亩均纯收入至少会增加1000元。”江林义告诉记者,他将尝试在稻田养一季龙虾再养一季青虾,让稻田四季不闲,充分发挥效益。
江林义是桐城发展“稻虾共作”的“先行者”,现在是桐城市稻渔综合种养协会的会长。3月19日,记者初次见到江林义时,他也在忙着施工(扩大“稻虾共作”基地的面积)。
“今年‘稻虾’发展了500亩,龙虾从3月底卖到了8月中旬,到10月,水稻也能收割了。”江林义说,今年龙虾产量很好,平均每亩产了200斤龙虾,龙虾卖得也好,不愁销路;而且,水稻也是丰产,预计每亩能产500公斤以上稻谷。他种的是订单水稻,稻谷收割后将以158元/100斤的价格卖给“青草香”米业。从卖虾苗到卖龙虾,再到卖水稻,今年他家1亩田的纯收入能达到3000元以上。
“从长远看,‘虾稻米’的潜力更大。”眼下,江林义和协会成员正在忙着打造“富锌虾稻米”的品牌,双港是富锌区,而“虾稻米”因不施农药、化肥,品质高,价格是普通米的5倍,“通过几年的培养,‘虾稻米’的价值便能显现出来。”
在双港镇民畈村,许斌亦在享受丰收带来的喜悦。今年3月记者见到许斌时,他正在摸索着转型,从单纯种水稻,转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今年发展了‘稻鳖’80亩,‘稻虾’200多亩,‘稻鱼’180多亩,收成都还不错呢。”许斌笑着告诉记者,中秋节时他捞鱼来卖,还没爬上田埂,鱼就被一抢而空,“70亩田,鱼已经卖了4600多元。”
“稻鳖米售价8~10元/斤,‘稻鳖共作’每亩田纯收入能达6000元。”许斌更看好有机米市场,他今年还做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并跟网店建立合作,拟在网上销售有机米。
“目前双港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累计1万余亩,其中鸭子村、练潭村、高赛圩等6个500亩连片示范基地,已实现稻鱼、稻蟹、稻虾、稻鳖、稻鳅、莲虾等多品种综合养殖。”双港镇水产站站长萧来富介绍,稻虾产业已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0多户、480余人实现增收。今年8月,双港镇还举办了首届龙虾文化旅游节来提升双港文旅业及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