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9月份,我市优良天数达到250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6%,PM2.5均值31.0微克/立方米;全市12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中,达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11个,Ⅳ类水质断面1个,全市地表水优良率为91.7%。(《安庆晚报》10月16日)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组空气质量、水环境等治理的喜人数据,体现出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水平的全面提升,也是对我市加快建设蓝天碧水净土宜居宜城,把安庆建设成和谐宜居之都的最好鉴定。
近两年来,每次雨过天晴,市民就会纷纷涌到朋友圈里“晒蓝天”,湛蓝如碧的天空下,城市的美丽令人感动心醉。这种网红现象背后,是我市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除雾霾、臭氧成了过气热词,让我们感受深切的还有昔日令人掩鼻而走的花亭、大寨等臭水河沟变成了人们休闲散步的景观带……我们的宜城也因做优水生态而带来的一泓清水,显得更加的妩媚,更加的宜居。市民们头顶的蓝天更多了,身边的大地更绿了,河湖水体更清了,良好生态环境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也让我们的宜城更宜人。
这得益于我市近年来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的前所未有。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同时,也为我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这份沉甸甸的生态环境治理的成绩单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坚持持续发力治理的结果,是我们对生态环境损害的“零容忍”。是我们剑指乱排乱放等污染行为,始终保持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高压态势,从而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也说明,只要科学精准、持之以恒的攻坚克难,就一定能打造成蓝天碧水净土的宜人环境。
现实已验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因为有了优美的环境,我们安庆的历史人文之美才能浮现;正因为有了洁净的空气和水源,我们安庆人才能安居乐业、创新创业;而污染治理所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则提升了城市竞争力,让安庆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在这一新的起点上,我们还需要加强防范,如管控措施减弱是否会出现反复,是否做到了标本兼治,这都要认真研究,持续跟踪。要继续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治理,进一步运用监测网络、遥感技术等科技手段,加强科学监管治理;还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也迫切需要我们企业、社会各界和市民的共同参与,持续的发力。如此,我们才能持续的拥有这蓝天碧水净土,宜城也因此而更加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