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饮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始终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人讲究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中餐通过食物表达意象、传递情感。享有“中国烹饪大师”之称的宿松县知名厨师张海斌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在26年的厨艺生涯中,他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食材资源,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成功打造出具有宿松地方特色的徽菜沿江菜系,让舌尖流淌出地域文化的味道。
年近五旬的张海斌师傅,自1993年在该县孚玉山宾馆当学徒后就与烹饪结下不解之缘。在当地烹饪界有句俗语“冬站炉子夏站案”,意思是冬天炒菜,可以离火近些暖和;夏天干砧板,可以凉快些。可见,烹饪也是一种十分辛苦的职业。凭着对烹饪事业的无比热爱,无论春夏秋冬,张海斌都始终坚持精心打磨刀工,潜心研究火候。两年的加工切配,临灶烹饪基本功锻炼,使他练就了扎实的烹饪基本功。在繁杂的工作之余,他还一头扎进烹饪技艺理论知识的世界里,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当年就取得了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中级烹饪资格证书,从此成为一名持证上岗的职业厨师。
然而,在众多的菜系中,花样繁多,该主打哪个菜系呢?起初,张师傅还没找准在烹饪事业上的发展方向。
“当时,中国餐饮业异军突起,八大菜系五彩缤纷,作为安徽人,传承发扬徽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思来想去,想到了家乡125万亩的淡水资源,里面盛产着优质的水产品,是打造徽菜地方菜品的最好原料。”谈及主打制作徽菜沿江菜系的缘由,张海斌师傅娓娓道来。
1999年,张师傅独立研发了一道《乌鱼打蹦子》的“本帮菜”,该菜以宿松本地野生乌鱼为原料;选用的鱼片活嫩,特别讲究刀工处理;通过娴熟的刀工,把鱼肉与鱼骨全部分离开来;将鱼骨熬制成浓郁汤汁,然后将煮熟的鱼片与汤汁高度融合,保证菜品的原汁原味。在此基础上,再配置木耳,胡萝卜等色彩搭配,一道鲜美滚烫、色彩交融的《乌鱼打蹦子》呈现在食客面前。
凭借《乌鱼打蹦子》这道“本帮菜”,张师傅在皖西南烹饪界声名鹊起。此后,他更加努力锻炼烹饪技术,创作新菜品,研究营养学。
《腊鸭饭》是宿松县的一道招牌菜,也是已退休厨师吴长龙的代表作。腊鸭饭是以腌制的咸鸭为主要原料。宿松县是闻名皖西南地区的养鸭大县,当地居民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从事林下养殖鸭子,养殖出来的鸭子品质好、口感佳。张师傅是吴长龙的得意门生。在师傅的传授下,他结合自己独到的见解,重新定义菜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利用扁平的南瓜作为器皿,有机豌豆作为点缀,使《腊鸭饭》造型更加美观,颜色鲜艳,营养健康,让人垂涎欲滴。《金瓜腊鸭饭》在色、香、味、型、养、皿等方面堪称完美,入选了《安庆经典菜谱》,得到了食客的一致好评。
都说“烹饪是第一国粹”,人类文明是伴随着饮食文化而进步的,饮食文化的进步则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厨师的智慧。《孤山小渡》是张海斌以地方旅游文化背景而创作的特色菜肴,创作灵感来自于小姑和彭郎的传说,选用本地的土鸡蛋、野地菜、腊肉、糯米等食材,经过烹饪后,参照小孤山和彭郎矶的地理形状,以思恋的故事情节,巧妙地延伸出爱的源泉。精巧的摆盘,清脆的色泽,让人吃在嘴里,暖在心里。菜品与旅游文化有效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精品。
“在我看来,徽菜中的沿江菜系像一幅山水画卷,它不像川菜那样浓墨重彩,而是清新淡雅,且能兼容其他菜系优秀的烹饪手法。”谈及创作《孤山小渡》的灵感,张海斌说。
鉴于张海斌出众的技艺,2014年,安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孚玉山宾馆,以他的名字命名,设立“张海斌技能大师工作室”,旨在提升研发菜肴和开展厨师技艺培训,推动徽菜在基层的传承和发展。
“在宾馆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张师傅带领徒弟赴各地学习取经,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传帮带’上,为推动宿松县饮食文化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孚玉山宾馆党支部书记、总经理胡久说。
期间,有不少大型酒店宾馆出高薪聘请张师傅,但都被他婉言谢绝。26年的厨艺生涯,让张师傅从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成熟稳重的中年;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在弘扬徽菜传承,推动皖西南餐饮业发展的初心。
谈到徽菜沿江菜系的发展和传承,张海斌认为,宿松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赋予了徽菜沿江菜系独有的味道,今后他将组织团队研发更多更新的菜品,着力挖掘徽菜沿江菜系的文化多元价值,让越来越多的食客通过各种菜品,深入了解皖西南的文化历史、人文风貌,切实提升徽菜沿江菜系的文化效应、品牌效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事烹饪工作以来,张海斌先后获得“安庆市十大烹饪名师”“安庆市首席技师”“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中国徽菜大师”“中国烹任名师”“中国烹饪大师”等16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