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朱菊芳
脱贫记:
2014年建档立卡
2018年主动申请脱贫
“如今,家里条件好了,我希望靠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的生活变的更好。”
——朱菊芳
她命运多舛,历经沧桑,却依然乐观坚强、永不服输;她拒绝“等靠要”的思想,寻找商机,主动申请脱贫;她带领贫困户一起创业增收,鼓励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她便是太湖县天华镇合铺村贫困户朱菊芳。
遭遇不幸 生活陷入困境
今年42岁的朱菊芳,中等身材,踏实肯干,骨子里渗透出坚强与执着;她曾外出务工,经过多年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也算衣食无忧,有着温馨而幸福的家庭。然而2011年丈夫因脑癌手术、放化疗无效后于2012年离世,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突然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和精神支柱。
屋漏偏逢连夜雨。丈夫走后,朱菊芳又因病住进了医院,经过住院治疗后,她在家调养了一段时间。这样一来,家里没有任何收入,医药费及生活支出却是巨大的。“当年儿子未满12岁,女儿才刚满3岁。而孩子的爷爷奶奶早逝,又无人照看小孩,看着两个幼小的孩子,我绝不能倒下。”朱菊芳说,她要独自撑起这个家。
2014年,朱菊芳家庭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改善生活,早日还清丈夫因治病欠下的债务,朱菊芳想尽一切办法靠自己努力增加收入。但微薄的收入对她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无法负担家庭正常开支,更不要说偿还丈夫治病欠下的债务。
苦尽甘来 主动申请脱贫
村里积极为朱菊芳争取了各项政策。家中安装了户用光伏电站,每年收入2000元左右。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朱菊芳申请了小额信贷5万元用于发展产业。教育扶贫政策也让她的两个小孩上学无后顾之忧。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朱菊芳家里的负担相对减轻了一些,惠民政策的实施无疑对她如浴春风,也给她很大的鼓励和安慰。
2015年,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朱菊芳借助“互联网+农产品”的模式在微信朋友圈做起了微商,销售家乡的土特产。慢慢的家乡特色农产品有了固定销路和大量客源。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现在每年收入近5万元,日子还算过得去。”朱菊芳说,村里还有其他贫困户,她准备发动村里20名留守妇女和她一起创业增收。春天,茶叶采收季节,她骑着丈夫留给她的旧摩托车东奔西跑和贫困户一起摘收,助销茶叶。秋天,她主动联系外地朋友、亲戚,在网上帮助农户销售板栗,为一些贫困家庭、留守妇女增添一份收入。冬天,她每天清晨、傍晚穿梭在寒风中,只为村里冬笋卖一个好价钱。
这几年来,合铺村在朱菊芳的积极带动下,农产品销售取得了好的成绩,现在农户的板栗、茶叶能够在家门口销售,并且价格相对于以前也提高了不少。同时她还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茶叶、改造毛竹、板栗等当地特色产业,带动更多贫困户增产增收。
“党和政府关心帮助了我,但我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苦尽甘来的朱菊芳,心怀感激,她想到了还有很多困难的人需要政府的帮扶。2018年,朱菊芳主动向村里提出申请,要求脱贫,“如今,自己家里条件好了,我要靠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变的更好。”
(记者 徐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