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法制 >

大观区渡口的消失

时间:2019-11-11 14:37:22 | 来源:安庆新闻网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438776b79e2d8fa058b513d87209b193.jpg


2010年万集渡口更新的渡船

安庆属水运大市,通航总里程近千公里,水网错综复杂,长江和皖河曾像天堑一样阻断了安庆市同西、南方向的交流,是一道道渡口、一艘艘渡船让天堑变成了通途。渡口大都地处江河交通要道,渡船是人们重要的出行工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大观区西门农副渡口码头每天是一派繁忙景象,这里停靠了来自各地的客渡船舶,有长江对岸大渡口、上高、章湾等地的客渡船,有上游皖河农场、漳湖、杨湾等地的客渡船,还有怀宁石牌至安庆的客班轮。二十年前皖河大桥还未通车,皖河口光渡工就有70多名。海口镇、皖河农场还有望江的老百姓都要从这里坐船抵达安庆老城西门,城内老百姓也要从这里出发西行,从早到晚,几条航线络绎不绝。从人力船到挂机船,从5分到1毛,从1毛到1块,收费也随着时代在涨。1999年底皖河大桥通车后,很多渡口也逐渐消失。

2005年5月,大观区行政区划调整,原怀宁县山口乡、海口镇划归大观区管辖,加上皖河农场片区,大观管辖区域内共有乡镇渡口13道渡口(农场3道、山口乡3道、海口镇7道,不包括安庆西门汽渡),渡船16艘,渡工17人,乡管员8人,现场监督员9人,当时的渡口设施简陋,渡船老旧,渡工文化程度不高,年龄结构偏大。

2005年9月,原交通部、国家安监总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渡口渡船专项整治,大观辖区先后投入近200万元对12道渡口进行了改造,更新了4艘客渡船,并争取到4个渡改桥项目,中央财政补贴渡改桥资金1149万。伴随着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的推进,各渡口都有水泥路与临近公路相通,渡运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随着社会变迁,摆渡这个行业日渐式微,过渡的人也寥寥无几。

位于安庆市城西的谢家墩,曾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艘蒸汽轮船诞生和试航的地方。可是这样一个曾名扬全中国的村庄,因一直没有一座桥,岛上的数百位居民出行极不方便。

2009年4月3日,“谢家墩”渡改桥工程打下第一桩,耗资达225万元的大观区重点民生工程谢家墩渡改桥正式动工兴建,该桥建成后,居民们几十年来一直靠摆渡到安庆城区的历史也宣告结束,此后,孩子到城区上学,当地农民到城里打工,都方便多了。海口镇还有一座名叫“培文”的美丽村庄,它和“保婴”相连,四面环水。该村曾有村民近6000人,日常出行完全靠西江上的渡船。早在2007年,西江流域渡口已被列入了渡改桥计划,虽然因为多种原因该计划未实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变,海口镇与培文洲间的大圩埂铺上了水泥路,两道渡口的人流越来越少,加上渡船老旧,渡工年龄偏大,又无适合的渡工替代,2014年何墩渡口渡工吴良佐向村里打报告要求停渡。

山口乡山口村位于皖河下游北岸,为专业渔业村,有1600多人。山口镇村历史悠久,古称皖口,自古以来,渔民们的渔获都是通过水路远至安庆西城区。山口镇村至安庆航线曾有3艘渡船,随着经济的发展,安庆市4路公交车也通往山口乡,村民们的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渡运流量大幅下降,2007年渡工王春豆最先离开了从事多年的渡运工作,远赴广东务工做早点。2009年最后一位坚守的渡工王名文也舍弃了渡运工作,自此,山口至安庆航线三艘渡船全部停运。

山口乡大胜矶渡口,所在位置号称七里湖八里湖,每到汛期水位上涨湖面宽阔,渡运环境条件最差,尽管渡口渡船专项整治后,有了遮风挡雨的候船亭,有了标准化的斜坡码头,也有了全新的水泥路直通渡口,但客流量是越来越少,2012年,渡口停运。

至2019年,大观区已经陆续撤销了12道渡口,目前仅存有皖河农场万集-江镇渡口一道,渡船1艘,该渡口距离上游石牌大桥约15公里,下游皖河大桥约30公里,连接皖河农场和怀宁江镇镇,是两岸最捷径的通道。该渡口的渡船在2010年和2018年历经两次更新,由原来的两艘共34客位到共48客位再到只剩一艘20客位的客渡船,前后投入渡口改造和渡船更新资金达40多万,由于年轻人进城打工,农村只剩下老弱病残,渡口人流量也是越来越小,只有在春节前后、清明前客流较大,相信随着安庆经济的发展,两岸群众撤渡建桥的梦想在不远的将来都会实现。

乡镇渡口的“隐退”,与我们见到的很多被现代文明“挤”出历史舞台的事物一样,正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大观区渡运的兴衰见证了安庆市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也是整个时代变迁的缩影。

(凌德琪 文/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