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李锦斌书记称赞他“是个‘问不倒’的书记”。驻村第一个月他就跑遍了全村十七个村民组,摸清村民家底。他制定详细扶贫措施,解决当地三大难题:让村民用上干净的自来水;拓宽脱贫致富途径;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2018年,黄龙村还有82户249人未脱贫,目前仅剩3户7人,贫困发生率低于0.6%。他就是岳西县税务局干部,岳西县黄尾镇黄龙村第一书记焦岳平。
脱贫攻坚 坚定一个信念
去年3月份,省委选派第七批干部到村任职。县税务局经过慎重考虑,确定焦岳平为第一人选。听到这个消息,焦岳平又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组织对他的信任,让他扛起重担;忐忑的是怕工作不到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焦岳平征求妻子的意见,她无论如何不同意,并说:“你今年都五十七了,还往乡下跑,身体吃得消吗?”
一连几天焦岳平和妻子推心置腹地谈心,耐心做她的思想工作。“我们虽然在县城里安了家,但我俩都是在农村长大的,现在有些偏远村还有困难,交通水利设施亟待完善。趁着身子骨还硬朗,我想为他们做点事!”看着焦岳平满脸的坚定,妻子长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不少,让他在乡下照顾好自己。
有了妻子的理解与支持,焦岳平带着坚定的信念,怀揣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初心来到黄龙村。
走村入户 不离两件“宝贝”
驻村扶贫,焦岳平离不开两件“宝贝”。
第一件宝贝,是他驻村前买的二手车。黄龙村距离岳西县城四十三公里,二百九十户村民分散在十三平方公里的大山里。为了方便工作,他花了一万多元淘了一辆二手小汽车,捡起十几年前学的驾驶技术。“买二手车的目的就是可以很方便的走访贫困户,及时地与群众联系,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供一些便利。”焦岳平说。
在驻村的第一个月,他跑遍了全村十七个村民组的所有人家,摸清了他们的家底。
第二件宝贝,是焦岳平办公桌下的胶靴。一到雨雪天,它就派上了用场。山路又湿又滑,乡亲们一般都不出门。这正是村干部走村入户的“好时机”。2018年冬天,两场大雪封山,道路结冰。因为担心居住偏远的农户住房安全和日常生活困难,焦岳平和村两委人员决定分头走访,实地解决村民困难。那几天,焦岳平和村支书穿着胶靴,踏着厚厚的积雪,翻山越岭,跑遍了山沟里的四个村民组。户外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屋内暖意融融。
每到一户,乡亲们又惊讶又感动。村民蔡立阶家卧病在床的八十岁老父亲更是一直拉着焦岳平的手不肯松开,激动地说:“这么大的雪,这么难走的路,你们还到我家看望我,谢谢,谢谢……”
这两件“宝贝”一直常伴焦岳平左右,给村民带去了亲近,给他自己带来了方便。不仅见证了他的工作历程,也将鞭策他做好下一步工作。
集中精力 解决三大难题
摸清情况之后,焦岳平和村两委同事一起制定详细的扶贫措施,并集中精力,解决三大难题。
第一件,让乡亲们用上干净的水。乡亲们一直都盼着能用上干净的水,村里多年来想解决而一直未能解决。焦岳平到村后,把改善水质作为第一件大事来办。他一方面报请县局领导帮助协调自来水公司,对原有的两处集中供水点进行改造升级;另一方面针对零散偏远户,鼓励村民自己修建蓄水池,先后共投入了二十多万元。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彻底解决了村民多年来“吃水难”的问题。
“以前供水不正常,晴天没有水,雨天水是浑浊的,有时候要挑水吃。多亏了焦书记,我们才吃上了干净的水。”岳西县黄尾镇黄龙村程湾组贫困户程千和说。
第二件,拓宽脱贫致富的路子。“扶贫就要扶到根上”,经过多方考察,结合黄龙村的气候、土壤条件。黄龙村两委决定进一步扩大食用菌、四季豆、豇豆等高山蔬菜的种植规模。
“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乡亲们缺乏种植技术,我多次邀请县里农业专家,到村扶贫夜校讲课,并进行实地指导;农产品缺销路,我就带着乡亲上门推销种植的蔬菜,与县城各大酒店建立了合作关系。”焦岳平告诉记者。
经过努力,焦岳平重点帮扶的贫困户汪鹏程创办了君禾种养合作社,现在年产值在二十万左右。不仅自己致富,同时还带领六户贫困户就业,稳定实现脱贫。
第三件,让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也滋生了一些“撑面子”“讲排场”的不良苗头。焦岳平开始思考如何用党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让黄龙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在村两委的会议上,他提议修建一个文化大礼堂。当时有村民质疑建设文化大礼堂的用处,焦岳平耐心解释。经过多方筹集资金,乡村大礼堂终于建立起来。随后,他又在黄龙村成立全镇第一个村级“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定下村规民约,有效杜绝村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之风。
近两年来,黄龙村经济稳步增长,人均年收入不断提高,在脱贫的路上越走越顺畅,更坚定了焦岳平继续带领全村老百姓脱贫奔小康的决心。“我是踩着田埂长大的‘农民的儿子’,养育自己的‘根’就在农村。我不能忘记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接下来,我将与村两委一班人同心协力,带领乡亲们发展乡村旅游,让乡亲们实现可持续增收。”焦岳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