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走进太湖县北中镇三村村,田畈中金黄色的稻穗,迎风摆动;山坡上绿葱葱的茶叶,长势喜人;扶贫驿站机器轰鸣,贫困户们在忙碌……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说起村里的变化,乡亲们无不感谢“第一书记”马立。
马立是安庆市侨联副主席,2017年5月被组织委派到三村村担任村里扶贫“第一书记”并兼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
两年来,马立和村两委干部合力抓党建强基础、理路子促发展、办实事惠民生,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三村村位于皖鄂两省交界处,共有689户2529人,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36户698人,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村。刚入村时,村里负债400多万元,村办公场所破烂不堪。现在,村里改扩建了600多平方米的村委会大院。2018年村“两委”换届后,马立和村“两委”积极推行“亮身份、明职责、压担子、讲奉献”活动,带领群众抓环境整治、抓文化提升、抓脱贫攻坚、抓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参与村活动的积极性高了,村庄风气转变了,形成了干实事、谋发展的浓厚氛围。“马书记是咱们村两委的‘领头雁’,现在村两委班子团结、年富力强,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还有帮扶单位包村和干部包户,我村真的变化很大。”刚退下来的老村干陈建军如是说。
马立在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深入推进“N+村党支部”合作共建活动,将产业项目、致富信息等带入村内,帮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进村民致富奔小康。“这是我们招商引资,种植的安吉大白茶,口感非常好,每斤干茶卖到800多元,是普通绿茶的好几倍价格,而且市场供不应求。”在北中镇举办的茶文化旅游节现场,马立拿着特色农产品做介绍。这次订货会,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购买。
为了消灭芭茅山,做活山场文章,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7年6月,马立带领村两委,逐组逐户上门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因流转3000亩山场,涉及到6个村民小组300多农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开始,各农户想法不一样,还有多数户主外出打工,组长不能做主。在土地流转中,遇到些阻力和困难,不能轻易地放弃。为了把这件大事干好、做成,马立穿梭在田间地头,磨破了嘴皮,跑肿了脚板,吃了不少苦,也受了不少怨言。如今,这3000亩芭茅山被集中连片开发利用,栽种了白茶、黄茶、油茶等效益好的经果林。上畈组贫困户舒长生是土地流转的受益者,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2018年顺利实现了脱贫致富。像舒长生这样的脱贫户,还有许多。
茶叶支柱产业发展起来,马立把建茶叶加工厂提到了村两委议事日程。2019年3月,三村村通过集体入股的方式,与茶叶经营大户合伙新建了一座占地800多平方米的精制名茶加工厂,解决了群众茶叶加工和销售的难题。
2018年11月,马立通过招商引资,将浙江临安来富电缆材料有限公司引进三村,现已投入生产,运营良好。同时,成立扶贫驿站,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贫困村脱贫的先决条件之一。2017年8月20日,一场特大暴雨,给三村村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尽快恢复基础设施建设,马立在村坚守40多天,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全体党员奋斗在防洪救灾的第一线,打通了全村道路18公里,抢修人饮管道8公里,修建和平堰一座。“刘山至玉岭的断头被打通,真不敢想家门口还能通上水泥路,如今再也不用翻山越岭,过着肩挑背扛的日子了。”家住刘山组的贫困户程书华高兴地说。
只要真心为群众好,天长日久,群众心里自然认可。如今在马立所驻的三村村,经常听到群众说这样的话:“马书记既不怕苦,又不怕累,净为群众办暖心窝的实事好事。”
今年6月19日,贫困户杨运筹被安医附院诊断为动脉脑瘤破裂。得知这一消息,马立积极向社会进行募捐。经过三天的宣传发动,共筹措爱心捐款18500元。像这样的活动,三村村还为五保户、特困贫困户,分别捐赠了现金200元至1000元不等,发放了大米、食用油等,共折合人民币1.6万余元。近年来,马立争取台企、侨企帮扶三村村10多万元。
截至2018年12月,三村村成功招商引资外地企业2家,成立种植业、养种业、加工业等农民专业合作及公司8家。农民通过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贫、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和劳动力就业培训及劳动力安置就业等多元化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同时,村级集体经济由“空壳村”向“稳增长”的方向转变,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多万元。在省第三方评估验收中,三村村如期实施了“户脱贫、村出列”工作目标,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到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