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教体局获悉,我市“双减”工作起步良好,正在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中,各地各相关部门围绕“三个提升”和“两个从严”进一步落实各项目标任务。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全市42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参与课后服务学生达35万人,参与率94.6%。
课后服务“一校一案”
不能增加新负担
“三个提升”中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学生作业管理水平。加强对作业数量、质量、批改、讲评的常态监管,各校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的基础上,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特点和能力差异,科学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加强作业答疑和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方面,既要加强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帮扶辅导,又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实践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各地各校要多管齐下,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积极吸纳退休教师、民间艺人、能工巧匠、广大志愿者等参与进来,用好少年宫、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对于具备资质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也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引进参与课后服务;要落实“一地一策”“一校一案”,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充分考虑家长接送方便,从实际出发确定课后服务的时间和形式,不能因为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增加家长和学生新的负担。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决抵制“校内不讲校外讲,课上不讲课下讲”的行为,切实做到应教尽教。
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学校要发挥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
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一律不再审批
“两个从严”包括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一律不再审批,现有的重新审核登记,线上的改为审批制;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严格审批,切实把好入口关,今年年底前完成校外培训机构行政审批及法人登记工作,对未经相关部门审批的,依法责令停止开展培训活动。
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方面,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完善“黑白名单”制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尤其是要对从业人员资质、资金监管、培训课程、培训秩序、广告发布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对存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的机构重拳出击。
同时,要落实对学科类培训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科学制定收费标准,强化收费信息公开,加强收费行为监管,从根本上遏制培训机构高收费、乱收费现象,有效减轻家庭教育支出。
针对“双减”政策实施后,可能出现的“一对一”“一对多”“众筹私教”等学科类培训转向“地下”的情况,各地要建立科学辨识机制,充分利用网格化综治体系开展巡查执法,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坚决杜绝变相违规开展培训行为。
同时,要严控风险隐患,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的贷款监管,有效防范“卷钱跑路”“退费难”等风险。
据了解,全市共有校外培训机构近700个,其中证照齐全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347个,非学科类机构269个。截止到10月11日,我市已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8所,对学科类培训机构实行了预收费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