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拥有8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说明本土的非遗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不过转念一想,这些非遗资源能为多少人所知呢?如果就此来问一问身边的人,能说出个一二的就算不错了。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绝大多数非遗所面临的普遍境况。有资源,无知名度,或者是听说过,但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都给非遗的传承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处境尴尬中,难有进一步的拓展空间。
在这8个非遗中,要说知名度谁最高,非黄梅戏莫属。一来作为传统地方剧种,它的名气大;二来近些年我们在黄梅戏的宣传上下了一番实功,如举办黄梅戏艺术节,以及各地汇演等。实际上,黄梅戏作为地方剧种不仅在本土家喻户晓,而且由于宣传与传承的努力,眼下它在不断地被国人知晓时,还走出了国门。黄梅戏何以有如此的实绩?虽离不开黄梅戏艺术家们的努力,但其宣传与推广也起了重要作用。
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非遗如何扩大影响与知名度,在所有的措施中少不了一定的宣传与推介。
非遗虽具有地方性,但如果宣传到位,是可以让其走出地界限制,而走向更远更广的。这不仅是为了扩大非遗的知名度,更重要的在于寻找传承人,为非遗的长久流传奠定基础。现在非遗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传承。在传承上,我们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于一地一域,不妨把视野打开些,在地域之外去寻找去努力。人的兴趣是多方面的,说不定在本地无人问津的东西,由于机缘巧合,有可能会在外地寻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如此,是非遗传承之幸事。
在非遗的宣传上,一方面做好本土工作,比如利用公益广告的形式,扩大其影响,另一方面,现在网络发达,只要想办法,集中民智民力,让非遗因宣传走得更远更广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如此一来,为非遗寻找到更多的传承人当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