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李清南和战友们为了新中国的梦想一路披荆斩棘。如今,在93岁的李清南老人身上,有多处因为受伤而留下的痕迹,它们见证了老人所经历的那段烽火岁月。
93岁的李清南老人。 全媒体记者 陈军 摄
表现出色 光荣入党
李清南1928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今常州市金坛区),小时候亲眼看见日本兵侵略我国,他便埋下了要参军报国的种子。1945年,新四军游击队在江南一直跟日军打游击战,其中一支团部打到了李清南的家门口。1945年7月,李清南光荣入伍,成为一名通信兵。
当时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日军开始节节败退,李清南所在的部队基本上都是追着日军打,从江南一直打到山东,直到日本投降。
1946年6月下旬内战爆发,1946年7月,李清南所在的部队为争取先机制敌,向江苏泰兴国民党军整编第83师第19旅某团发起攻击。
“泰兴是一座古城,有高高的城墙,前面还有护城河,属于易守难攻型。”李清南说,为了一举攻打下泰兴城,我军做了严密的部署,将所有人分成四支队伍,分别攻打泰兴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为了激励大伙,还设置了奖旗,第一支攻破城门的队伍可获得奖旗。此外,每支队伍还分成了突击组、架桥组、火力组和爆破组四个队伍。其中突击组是主力队员,负责攻上城墙;架桥组则分别在护城河和城墙边架起梯子,协助突击组跨过护城河登上城墙;火力组和爆破组都是为了掩护突击组。在各队的密切配合下,我军奋力夺下各城门,成功入城,国民党军则躲进城中一座寺庙内。该寺庙周围有城墙,外面还有一条小河沟。李清南和战友们一边端着枪,一边蹚过河沟,突然一枚子弹从李清南的脚下擦过,不过所幸他只是受了轻伤。到医院包扎休息一段时间后,李清南又回到了部队。1946年9月,表现出色的李清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冲锋陷阵 英勇奋战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兵分三路由淮安、淮阴向涟水进攻。李清南和战友奋力反击,至11月1日,敌军被迫退回淮阴、淮安。12月13日,整编第74师又向涟水进攻。战斗中,炮弹直接穿过了衣服,擦伤了李清南的手臂。由于他全身心投入作战,加上冬天穿棉袄,竟然不知自己手臂受了伤,还是战友们看到了血迹询问,他才知道。“当时我脱下棉衣,发现一枚子弹壳刚好卡在棉衣处。”李清南说,简单包扎后,他又接着上了战场。
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5月11日,我军获悉整编第74师正向山东坦埠推进,认为先歼灭整编第74师更为有利。
李清南告诉记者,整编第74师全部美式武器装备,但是山东蒙阴、沂水地区多为岩石山区,地形复杂,敌军运送重炮等武器装备的车辆上不了山,靠人手推也推不动,最后所有先进装备均发挥不了作用。5月13日晚,我军对整编第74师实施正面阻击,第二天整编第74师仓促向孟良崮、垛庄方向撤退,我军立即乘胜追击。5月15日,我军发起总攻,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多路突击,终将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余部全部歼灭。
在这次激战中,李清南再一次受了伤,他回忆说:“当时我是通信员,和一位战友深夜送信途中,被敌人发现,关键时刻我说‘我掩护,你转移’,随后我就把目标引了过来,跑了几十步之后,发现一处种了庄稼的土地,上面还有几棵树,我就跑那里躲着。夜里他们也看不见,就胡乱开枪射击,结果一颗子弹从我右边的腰上穿过去,从肩窝上穿出来……等敌人消停后,我忍痛继续向前跑。可能流血过多,我眼前一片眩晕,摔倒在地上,想站却站不起来,只能慢慢地往前爬……所幸战友后来找到了我,将我送到了医院,我在医院里躺了三个月。”
转业安庆 从事生产
1951年,李清南所在的南京军区不少人转业到地方,其中一批人转业到南京和上海,此时安徽也积极向中央要人搞经济建设,于是李清南所在的第二批近200名转业人员来到安徽,先在无为县的安徽转业干部速成中学学习了三年。1954年8月,连同李清南在内的22人被分配到安庆,李清南则分到怀宁县供销社当主任。在供销社待了5年多,李清南被调到安庆地区重工业局,负责工业发展,天天都与电机、车床、煤矿打交道,甚至下到煤矿帮助采煤。
此外,李清南还被派到高河造纸厂,负责纸厂技术改造。1973年,又调到安庆轻工业局,1983年离休。
现在,李清南的身上依然能看到受伤的印记,右手臂上有一处明显的子弹擦过的痕迹,而在他的肩窝上,还有一处很深的弹坑。李清南说:“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如今美好的生活。在我们幸福生活的当下,千万不要忘记历史,只有铭记历史,才能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