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我市迎来主汛期。记者从市水利部门获悉,全市各地已完善各类雨水情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预报预警能力;修订完善了小型水库、村级山洪灾害、中小河流等防汛预案;调整组建了由56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全力提高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处突能力。
据省气象部门预测,淮河以南6月中旬中期入梅,入梅时间接近常年,7月上旬后期出梅,较常年偏早,梅雨期偏短。沿江江南梅雨量接近常年,江淮之间较常年偏少,梅雨强度均偏弱。为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市水利系统积极构建水旱灾害“防御网”,全力打好灾害防御主动仗。
强化预报预警预案、提高预报预警能力方面,目前已完善花凉亭水库、下浒山水库、皖水梯级电站等跨区域雨水情信息共享机制,对小型水库、村级山洪灾害、中小河流等防汛预案进行抽审并修订完善,提高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组织专家审查了引江济淮、港桥泵站、沿江东路改建等在建工程度汛方案。根据专家从事领域和专业类别,调整组建了56名专家组成的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并对429名基层防汛人员开展了水旱灾害防御专题业务培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织密织牢责任网方面,我市对长江干堤、31个江心洲外滩圩、648座水库、482个山洪灾害防御村、30处在建水利工程、19座大中型泵站等逐段逐个逐网格明确了防守责任人,确保责任落实“全覆盖”;同时各地还紧盯隐患排查整改,对长江干堤穿堤建筑物进行了全面排查。12处隐患汛前全部“清零”,汛前检查发现的29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引江济淮等20处开口子工程全部复堤复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