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江波(左二)走访看望贫困户。 资料照片
“这几年,我们平山镇的变化很大,路修好了,村子变漂亮了,家门口就有产业基地和扶贫车间,丁镇长功不可没。”“丁镇长将我们贫困户当作自家人,设身处地为我们考虑,帮助我们脱贫致富。”……村民口中的“丁镇长”是怀宁县平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丁江波,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为贫困群众找出路、谋幸福,带领着近4000名贫困人口脱贫。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丁江波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因地制宜 巧干实干
怀宁县平山镇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64户3980人,这里曾是怀宁县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
2014年,丁江波来到平山镇工作,刚上任便加入到脱贫攻坚的艰苦战斗中。6年多的时间里,丁江波把如何让近4000名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视为“头等大事”。
在丁江波看来,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盲目地“冲锋”只能事倍功半,而要想取得吹糠见米的功效,除了“韧劲”“钻劲”之外,还需要因地制宜借助“巧劲”来“四两拨千斤”。
“我们脱贫任务很重,但优势也很明显。平山镇作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所在地,聚集了2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是我们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丁江波说。
看清短板、用好长项。在实施产业扶贫上,丁江波大胆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完善“贫困户入股、企业帮带、政府奖补”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产业扶贫资金“酵母效应”,扶持贫困户发展到户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全镇共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0处,带动582户贫困户合作发展到户特色产业,增强了贫困户“造血”功能。
另外,在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丁江波加大精准扶贫项目的谋划包装、引进和实施力度,自2016年开始,每年都有多个产业扶贫到村项目在平山镇落地生根,累计获得财政奖补资金近700万元。
没有山没有水,除了民房就是田,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鸣凤村曾是平山镇最“贫穷”的村。但如今的鸣凤村路通了,灯亮了,家家户户都富了起来,村民们相处更加和谐融洽。
“这些年,丁镇长带着我们到处跑项目、找资金,尽心尽力,事无巨细,非常辛苦,他的工作作风影响着我们很多人。”平山镇鸣凤村主任王国民说,鸣凤村从2016年之前的负债状态,到后来以项目资金入股企业赚钱,再到如今投资办厂,如果不是丁镇长带着他们一路闯过来,他们没有底气干,也不知道怎么干。
探索创新 敢干会干
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之为消费扶贫。
丁江波敏锐地嗅到这一“市场”,这几年,他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开展扶贫产品认定、推进政府采购扶贫产品、实施产销对接等系列活动,千方百计拓展扶贫农产品的销售门路,全镇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8133.13万元。
他还瞅准了“电商营销”这一渠道,在全镇中心位置建起1个电商运营中心、1个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2个村(社区)均建有电商服务站,通过大力发展“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直采直销模式,拓展消费扶贫空间,累计销售额达到588.3万元。
2月28日下午,平山社区脱贫户汪红正在家中处理淘宝店的生意,这两天有不少客户在他的网店里下单购买蒸笼。“以前生意可没这么好做,经常一个月都无人问津。”汪红告诉记者,好在镇里创办了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不仅教做“线上”生意,还帮着村民和生产厂家谈合作,进货渠道广了、成本价格降了,生意自然就慢慢好起来了。
在鸣凤村电商服务站里,负责人贾申梅正在打包鸡蛋,准备发往上海。“客户在网上下单,我们根据订单到村里的脱贫户家里收购农产品,现场就给他们结账,后续的打包发货都由我们来完成。这两年,脱贫户家的东西可不愁卖啊。”
“最近在帮脱贫户卖哪些产品?过来学习开网店的群众多不多?直播带货办了几场?有没有最新的网络销售模式?”在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里,丁江波是这里的“常客”,他不仅要时时掌握全局情况,还时常向中心负责人潘金龙请教电商营销知识,以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去年,平山镇最后11户36人实现脱贫。至此,丁江波和200多名工作人员圆满完成平山镇脱贫攻坚任务,如今,又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经过脱贫攻坚的洗礼,平山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有愿景、有目标;我们更有信心、有干劲。”丁江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