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冬日午后,漫步在新河沿岸,碧蓝的天空倒映在清冷的水中,举起手机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美景。过去一年,我市优良天数比例达88.0%,同比上升12.7%,重度污染天数仅1天,较2019年减少6天,12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市10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劣Ⅴ类水体全面“清零”……蓝天常见,碧水绕城,生态环境的改善体现在细微的数据里,更在老百姓的眼中。
新河景观带航拍。 全媒体记者 路欣 通讯员 石晓红 摄
“气质”更好,“水晶天”常伴
“只要抬头看到湛蓝的天空,一整天的心情就非常好,随便拍张风景照就能引来朋友圈数十人点赞。”市民余萍说,前几年出现一次“安庆蓝”能刷爆朋友圈,近年来随着见到蓝天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每看到“水晶天”她总是忍不住记录、分享。
回望过去一年,宜城“气质”到底怎么样?数据告诉我们:2020年,我市PM2.5浓度均值为3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0%;PM10浓度均值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3%;优良天数比例达88.0%,同比上升12.7%。大气质量实现“两降一升”的目标,离不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持续推进。
过去一年,我市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各项目标任务,在全面推进控气、控煤、控车、控尘、控烧措施和重点开展散乱污、散煤、重点排污单位整治的基础上,我市针对影响空气质量优良率的臭氧进行科学治理,突出挥发性有机物和汽车尾气污染防治两个重点。
聘请“环保管家”,为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四个重点整治行业和60家深度治理重点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科学、依法、精准施治,基本完成全市重点企业104个重点问题整改。通过“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建设和应用,实现全市重点企业实时在线监测监控全覆盖。
在城区范围内设立4套黑烟抓拍和遥感检测点位,“揪出”黑烟车;利用无人机对重点建筑施工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实行不定时巡检,及时发现异常;加强路检路查,严格在用车超标排放执法监管;对物流货运、客运、环卫等柴油车“用车大户”开展入户抽检,确保尾气达标排放……
在持续不断的大气治理下,2020年我市轻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共计44天,重度污染天数1天,重污染天数较去年减少6天,与往年相比蓝天更多了。
水质更佳,一城活水漾宜城
“2019年4月我们来做调查,水还是无法忍受的那种臭,经过治理,现在这儿成了景观公园,环境挺美的。”来安庆工作的丁云阳对文苑路附近的神灵潭印象深刻,昔日令人掩鼻的臭水潭如今清波荡漾,以往人们避之不及的黑臭水体现在也成了附近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从安庆水系图上可以看到,作为大寨河的起点,神灵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寨河的水质,而大寨河的终点是石塘湖——我市的应急备用水源。通过入河排口整治、截污纳管、岸线修复、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等措施,截住所有流入神灵潭的污水,为保持水质,还对神灵潭定期补水,加快水体的流动性。如今的神灵潭旧貌换新颜,与大寨河水质整体基本可以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而这只是我市水系治理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完成了“一湖九河”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通了生态水网,构建了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建成2.2平方公里康熙河景观带和2.2平方公里秦潭湖公园,形成东西连绵25公里的滨水景观带,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城区水系全部贯通,实施常态化生态“补水活水”,一城活水绕城流动。同时,我市借助“外脑”,科学治污,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整治,10条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大寨河等再现水清岸绿景象。
得益于系统治理,如今的石塘湖,人们可以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而在几年前,湖内还是围网林立,环湖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来,我市实施全面休渔制度和环湖整治工程,优化入湖口及湖滨湿地布局,恢复水体自净能力,现在,石塘湖水质稳定达到饮用水源标准,山水交融的生态景观成为市民休闲网红打卡地。
持续的整治获得了让人欣慰的成绩。过去一年,我市12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全部“清零”。
环境更优,群众获得感增强
家住碧桂园小区的杨淳曾经是秦潭湖社区的大气督查员,负责接收辖区群众有关异味的投诉,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查看是否有“臭气”,协助环保执法人员工作。不过这两年,她光荣“卸任”了该职务,原因无它,只是因为投诉异味的人越来越少。
“前两年,基本上每天都能接到居民投诉,说闻到空气中臭味,有时凌晨一两点还有投诉,我们就要及时赶到现场去查看,闻一闻是不是有异味,然后立即报告环保部门,进行下一步处理。”杨淳告诉记者,随着环保整治的开展,异味越来越少,现在根本闻不到了。
这样的改变还得从城区臭气污染专项整治说起。为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部门重点排查投诉点周边范围内工业、农业、生活等臭气源,尤其是加大对重点企业巡查检查,督促企业加强生产过程管控和污染物排放管理,解决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跑冒滴漏和非正常工况下排放等问题。
安徽华泰林浆纸有限公司曾经就是重点排查企业之一。该公司位于迎江区临港工业园,从事年产30万吨漂白商品木浆林纸一体化生产。“我们制浆、碱回收两个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气味大,以前没少被投诉,经常被环保部门要求排查整改,甚至限产,对企业生产也造成一定影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海生说。
“被检查,要求整改,就要配备更多环境管理人员进行排查整治,人多却没起到好效果。”王海生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该公司下定决心治理臭气,先后投入了近亿元用于环保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加大环保投入后,我们基本零投诉,环保压力减轻了,产能也得到了提高,一举多得。”
过去一年,我市共受理各类有关环境问题的投诉1486件,投诉总量与去年同比下降32.3%,其中城区异味投诉量399件,同比下降46.2%,信访投诉总量和城区异味投诉量较去年实现“双降”。这得益于我市近年来采取一系列行动,切实解决了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5000余个,环境更美了,空气更清新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